复合软包装材料与铝塑材料回收难题解析:如何提升塑料制品再生利用率
复合软包装材料、铝塑材料、人造草坪等塑料及制品的回收再生,国内外仍面临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材质单一:易于回收利用,如矿泉水饮料瓶是PET,洗发水沐浴露是HDPE瓶。
复合材料:不易回收,如洗衣液、零食、米袋、铝塑材料等软包装材料、人造草坪、电子电器塑料等,根据阻隔和机械性能的要求,常含有复合材料。 PET、尼龙、PE等材料属于复合材料。
复合软包装材料:复合软包装材料基本上是牛奶、果汁等软饮料包装的一次性包装材料。目前,我国复合软包装材料年用量为15~2000万吨。如此大量的使用量,大多在废弃后混入生活垃圾中,导致回收率较低。
铝塑材料:我国每年消耗无菌复合纸饮料包装材料40万吨。这些包装材料通常由纸板、聚乙烯和铝箔组成。如果处理不当,将会给环境保护带来巨大的压力。
人造草坪:也可以看作是塑料地毯。草地上填充有石英砂、磨碎的轮胎或其他材料。据行业报道和采访Garri专家介绍,人造草坪的回收技术“与填充材料分离”。美国尚未完全开发出来,成本较高。现实中,废旧垃圾获得“第二次生命”的机会非常有限。甚至定义:这些草皮的最终归属是垃圾场。
PET瓶:最常见的回收再生,但包装上的商标纸、瓶盖、PET瓶的粘度没有统一的规格。包装中含有PVC,焚烧会产生两害。多种多样的包装方式增加了废旧PET瓶回收利用的难度。回收再生的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物力和财力来提高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无形中增加了再生塑料加工成本,降低了回收利用的价值。
国际塑料回收再生行业目前可行,被大多数塑料包装制造商和品牌商所接受和认可,而作为供应商的基本要求是APR的塑料回收认证:拥有全套测试解决方案证明塑料产品的设计符合高质量再生材料的需求。塑料品种涵盖PET、HDPE、PE薄膜、PP、PVC、EPS、PS、PLA等品种。 2018年,欧洲塑料回收协会(PRE)采用了APR的塑料可回收设计指南,将其转化为符合欧洲的标准认证体系,命名为Recyclass。
我国很早就推出了绿色包装、绿色设计规范、可回收规范等,但可回收在饮料包装、电子电器、食品包装等领域一直没有改变。 “性设计没有明确的定义,也没有明确的标准来衡量这个产品是否可回收。
国内外差距巨大。我们计划启动可循环设计相关标准的制定。为了解国内相关工作进展情况,促进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对国内相关标准全部进行了调研。系统分析如下:
我国塑料包装及塑料制品可回收设计相关标准:
1、GB/T33761-2017《绿色产品评价合格证》
2、GB/T37866-2019《绿色产品评价塑料制品》
3、GB/T16288《塑料制品销售》
4、GB/T 37422-2019《绿色包装评价方法及指南》
5、GB/T16716.4-2018《第4部分:第4部分:物质循环再生》
6、GB/T 31268-2014《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则》
7、GB/T30963-2014《通信终端产品绿色包装规范》
8、GB/T18455-2010《包装回收标志》
9、GB/T20862-2007
10.GB/T 32356-2015
11、GB/T 32819-2016《土耳其机械零部件回收利用分类和标签》
12、GB/T 32886-2016《电子电气产品再生材料选用》
13.GB/T29237-2012《代码
14、GB/T29236-2012《通信网络设备可回收性能规范》
15.GB/T26988-2011
16、GB/T23384-2009《产品及零件的回收和再利用制造》
这是目前调查的所有标准。如果您知道还有其他相关标准未纳入调查范围,请与我们联系,非常感谢!您帮助我们解决了塑料污染问题。表达谢意:凡是您不包括以上16项的设计、规范、标准、指南均不包括在内,我们赠送“可持续发展学院”价值2000元的会员卡一张,为期一年。
1.绿色产品评价标准
1、GB/T33761-2017《绿色产品评价公报》:2017年,国家标准GB/T33761-2017《绿色产品评价公报》正式发布。其中,我国目前对于“绿色产品”的定义是: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或有害,资源能源少的产品。消费高,品质高。
2、GB/T37866-2019《绿色产品评价塑料制品》:随后针对不同产品给出了绿色评价要求和应对评价方法。 2019年,国家标准GB/T37866-2019《绿色产品评价塑料制品》正式发布。该标准规定了塑料制品的绿色评价要求和评价方法,适用于所有塑料制品。
3、GB/T16288《塑料制品标志》:其中,标准中评价塑料制品的指标要求第1项是塑料制品标志,可回收再利用。是反复恢复率达到98%。认定依据是企业自我声明、产品回收证明、回收技术说明文件、回收方法和渠道。然而,目前还没有详细的规则来规定或证明塑料制品是可回收的。
2、绿色包装相关标准
4、GB/T 37422-2019《绿色包装评价方法和导则》:2019年国家标准GB/T 37422-2019《绿色包装评价方法和导则》,绿色包装的定义是: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包装功能齐全,包装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利,资源消耗小且消耗小。
“可回收率”的定义:包装产品中回收利用的质量的比例,是部分质量与包装产品总质量的比值。
“实际回收利用率”定义:包装物实际回收质量与市场销售质量的比值。
评价指标体系要求中,可再生原材料增加指标、实际回收利用率、包装制品回收利用等指标是根据行业和包装特点确定的,没有明确要求。
5、GB/T16716.4-2018《包装与环境第4部分:材料循环再生》:2018年国家标准GB/T16716.4-2018《部分与环境第4部分:材料循环再生》
“材料回收”定义:通过各种形式的制造工艺对用于获得产品、产品组件或二次(再生)原材料的包装材料进行再加工的过程。
循环回收过程:将收集分类的包装盒转化为二次(再生)原材料、产品或物质的物理或化学过程。
在评价包装材料循环再生可行性时,应充分分析包装生命周期的设计、生产、使用、收集、分类等循环再利用的各个步骤,以及可能影响包装材料循环再生的各种因素。可以分析包装材料。
包装设计应选用可回收材料。
包装设计所选择的材料或材料组合应采用有效的循环再生技术。
6、GB/T 31268-2014《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则》:规定了限制过度包装商品的通则、包装设计、包装材料、包装成本等通用要求。
其中,鼓励采用包装的、可回收的、可回收的、循环利用的,并应符合GB/T 16716《包装与环境》各部分的规定,并列出常用塑料包装的回收利用特性材料和产品。见下表:
7、GB/T30963-2014《通信终端产品绿色包装规范》:该标准是通信产品回收加工处理的标准之一。本标准规定了通信终端产品的绿色包装规范,适用于通信终端产品的各种包装材料。通讯终端产品包括电话、手机、传真机、调制解调器等。
绿色包装的定义: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可重复使用或再生的包装,也可称为环保包装。
回收利用要求如下图所示:
8、GB/T18455-2010《包装回收标志》:规定了可回收容器和包装部件的材质识别标志和要求。如下图:
三、可回收标准
9、GB/T20862-2007《产品回收利用率计算方法导则》:规定了新生产产品回收利用率的术语和定义、编制原则、计算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制定新生产的产品回收利用计算方法。
电子、通讯设备、汽车机械等也制定了可回收性能的相关标准。主要目标是提高产品的回收率。涉及到材料的选择,标准要求优先选择可再生材料,减少材料种类,尽可能使用再生材料。
10.GB/T 32356-2015
11、GB/T 32819-2016《土耳其机械零部件回收利用分类和标签》
12、GB/T 32886-2016《电子电气产品再生材料选用》
13. GB/T29237-2012《代码
14、GB/T29236-2012《通信网络设备可回收性能规范》
15.GB/T26988-2011
16、GB/T23384-2009《产品及零件的回收和再利用制造》
四、《塑料及制品回收设计规范》含义
综上所述,目前“塑料及其制品可回收”的定义和评价指标尚不明确。他们没有从塑料制品回收再生的角度告诉塑料制品的设计者和生产者。什么样的产品设计是这样的?有利于回收和再生。什么样的产品设计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再生塑料。
美国塑料回收协会(APR)自2008年起就对易于回收的塑料包装进行了认证,并从塑料制品的基础树脂、阻隔/涂层/涂层/等七个方面明确衡量塑料包装等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添加剂、颜色、尺寸和形状、密封和分配、标签/油墨/粘合剂、附件,APR开发了全套测试解决方案,证明塑料制品的设计满足高质量再生材料、塑料品种的需求覆盖PET PET、HDPE、PE薄膜、PP、PVC、EPS、PS、PLA等品种。
APR的塑料可回收设计指南在美国运行了10多年,已被大多数塑料包装制造商和品牌所接受和认可,并以APR塑料回收认证作为对供应商的基本要求。 2018年,欧洲塑料回收协会(PRE)采用了APR的塑料可回收设计指南,将其转化为符合欧洲的标准认证体系,命名为Recyclass。
2019年11月,中国塑料可持续发展协会(CSPA)(原名:中国废塑料协会(CSPA))与APR签署合作备忘录,将APR的《塑料回收设计指南》引入中国,填补了国家在塑料再生领域的空白。中国在该领域尚属空白。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CPRRRA)、中国塑料可持续发展协会(CSPA)、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再生聚酯分会(CRPET)、上海福新认证有限公司、安瑞(无锡)包装科技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北京国嘉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APR将《塑料回收设计导则》建成适合于中国国情。
《塑料及制品可回收设计规范》系列的推出,填补了塑料可回收设计领域的空白,明确和完善了塑料制品绿色设计评价中可回收物的指标体系,有利于到塑料的闭环。建设为我国应对塑料污染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