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人民的骄傲与回忆:锦江酒的历史与情感纽带
与橡胶厂、江厂相比,万载人民对晋江酒的感情最为深厚。几千年来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时,逢年过节,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可以看到晋江酒。就连我家不会喝酒的孤儿鳏夫,过年的时候也会去食堂买一瓶晋江香槟,喝醉了就喝。感受生活的美好。
这是万千人的骄傲。当时在江西,锦江酒与七宝山、西迪酒业并驾齐驱,至少还有名字。当我报告我在宜春和南昌的家人时,人们立即说:“哦,万载生产了锦江酒。”
这仍然是我童年的美好回忆。我在王家山谭家巷短暂居住过,在第二小学读过七年(废止一年)。我经常路过酒厂,时常一边拾起红薯丝一边记录(闻)酒厂。看着酒厂里袅袅升腾的热气,我感觉千千万万的人的生活都充满了五味杂陈。
曾几何时,晋江酒业已没落。
2004年,我在赣北某乡镇工作时,发现泥腿子乡下人九猛子(七站八单位组长)喜爱“四特十年”和“四特十五年” 。
这几年,我回老家去乡下喝酒(结婚、寿宴、高考酒),发现桌上的要么是泸州老窖,要么是西凤。连万载人都不喝晋江酒吗?
刘先生,请加油。
1、国有
晋江葡萄酒历史悠久。北宋时期,当地的粮食酒被装在精制的白瓦罐中进贡朝廷,称为“红酒”。从明清到民国,万载粮酒的声誉深远。酿酒作坊数百间,锦江两岸人们载歌载舞,船只车来往,一派繁荣景象。
1958年,政府将当地已初具规模的酿酒作坊合并,收归国有,建立了位于县城的万载啤酒厂(三线建设时更名为万载酒精厂,1981年恢复万载啤酒厂)。龙家场镇(即王家山路69号),省重点啤酒厂之一。曾经使用传统的土窖和木蒸笼生产46度粮食酒。 1959年,以野生橡子、钻石为原料,生产橡仁酒、万载酒、千秋酒、红旗白兰地、梨酒、枸杞酒等10个品种。
1960年,以红薯为原料生产酒精、无薯酒,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
1969年以后生产的晋江酒、丰收酒、龙河酒、桂花酒被评为省酿酒行业第一届合作区优质酒。
1981年,扩建年产500吨大曲酒机械车间,生产鲜泉特曲、鲜泉大曲、香槟。
1982年再次扩建,增加了龙江大曲、康乐二曲、金星白兰地、迎宾糯米酒、老白酒、神州一手酒、美人酒等品种。
晋江酒(56度):精选大米为原料,采用当地传统工艺精心酿造。酒液晶莹剔透,清香透亮,清香扑鼻。入口醇厚柔软,甘甜爽口。
鲜泉大曲(56度):以精选大米为原料,采用悠久古老的传统工艺酿制而成;采用纯净微甜的仙泉井水为酿造水,在老窖中发酵,该酒口感独特,色泽晶莹剔透,香气浓郁,柔和、醇厚、爽口,回味悠长舒适,香气四溢。 。
龙河曲酒(60%):采用传统工艺酿制,酒色清澈透明,醇厚芳香,爽口纯正。
丰盛酒(56度):酒液无色澄清,酒香醇厚可口,酒香和谐,饮后感觉清爽。
桂花酒(46度):采用当地精选的新鲜桂花、大米为原料酿制而成。桂花色泽自然,明亮透亮,香气浓郁醇厚,叶香甜爽口,饮后满口桂花香气。
香槟:是一种清爽饮料,色泽黄绿色明亮,果香浓郁,口感醇厚爽口,极受用户欢迎。
历任晋江酒厂党总支、支部书记、厂长。左起:廖和辉、辛元高、卢孟贤、陈水耕、尹雪岩、李启轩、刘文斌、刘小平)
1987年12月,神州一手酒获得省政府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 1992年,晋江白酒荣获江西省优质产品称号; 1993年,锦江春荣获江西省名酒称号;天然南山红枣汁饮料荣获'93新加坡食品博览会金奖; 1994年,锦江春在'94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1995年,万载酿酒厂更名为江西晋江酿酒厂。
万载锦江酒类销售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10月,当年工业总产值2100万元,销售收入2780万元,利税534万元,创历史新高高的。
2. 裁员
1999年初,根据县政府万福发[1999]8号文件批准的《万载县经贸委企业转型机制实施意见》,橡胶厂、锦江酒厂、自来水厂等四家企业泵厂、万神机械总厂试行领导班子年薪制、年终通知 文件规定,经主管部门会同审计局组织考核后,财政局、国资局、国税局、地税局核定锦江酒厂领导班子年薪5.7万元(县水泵厂22.998万元,县水泵厂6.75万元)县橡胶厂,县橡胶厂1万元)。沉机械总厂492万)。
1999年10月,对橡胶厂、晋江酒厂、水泵厂、万申机械厂进行了优化组合、减员增效工作。 4家企业共下岗分流588人,实现了预期目标。
3. 私人
2000年4月 3月6日,县酒厂通过公开招标和员工投票。原董事张平以646万元、244票(共500票)中标,一口气买断了公司产权。拍卖所得646万元全部用于员工安置补偿,包括员工身份买断(常任文职员工全额2000元/人)、员工工龄补偿(因企业竞拍价格不同:每人507.6元)橡胶厂每年500元,锦江酒厂每年500元,水泵厂每年510元,万盛机械厂每年400元),以及医疗补偿退休人员、向遗属发放补偿等
募集股份设立江西锦江酒业有限公司,选举张平为董事长,刘洪山为总经理。同年9月,张平退出,刘洪山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改制后,企业职工总数180人,原厂职工175人,比改制前减少53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