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藏家揭秘:15个元青花瓷器真伪鉴定方法,助你成为鉴别高手

日期: 2025-01-22 12:09:47 |浏览: 37|编号: 6648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资深藏家揭秘:15个元青花瓷器真伪鉴定方法,助你成为鉴别高手

在现实世界中,许多资深鉴赏家和收藏家都是通过眼科来鉴别元青花瓷器的真伪。他们只看体温、表面的老化痕迹、绘画的笔触、近距离是否有高修养。

毕竟,高仿技术正在日益突破我们以往的鉴别经验。

所以,低手看热闹,中手看门道,高手看走道,极手看神道。

下面总结了15种鉴别方法供大家参考:

1、花大叶子大,叶子颜色饱满,但花朵颜色不饱满,外面有明显的空白边缘。

湖南卫视《东方寻宝》第七季全国海选报名:15079981410

山峦、岩石、海水、人物、动物图案等也相似,图案内有白色。


2.荷叶,“叶子多为葫芦形,或有1至5个尖角。

3、变形的莲瓣边框,有的为一组,有的为两组,形成向上对应,上下覆盖莲瓣纹饰。

除盘外,其他器型上的莲瓣均呈单一形式排列,瓣间有间隙,互不相连。

元青花

明代洪武年间,除部分壶、杯座外,瓶、罐、盘、碗上的莲瓣纹均紧密相连(共边)。此后,明清两代一直沿用这种画法。

明洪武年间

4、香蕉叶纹多为分离型,叶间有间隙,也有少数叶型紧密相连或重叠。

另外,元代蕉叶的主脉是用粗笔粗线表现的;

元代蕉叶纹

明代以后,蕉叶主脉留白、空心,类似元代蕉叶主脉的粗实线,视觉上分明,十分醒目。

明初,多见重叠状,偶见分离状。

宣德以后,蕉叶纹几乎不分离,而且都是重叠的。

明洪武

明永乐青花竹石蕉纹玉壶春瓶

明代永乐青花菊花纹茶壶修复

明永乐

明宣德青花三果壶局部

明宣德青花蕉叶纹海水

明弘治九年 青花象耳瓶

5、如意云头纹(又称“云头纹”、“云肩纹”、“云纹”)。

云头与两条云腿相交的点分别指向前后。

即,如意云纹的两云脚之间的尖端与云头的尖端方向相反,很少有例外。

湖南卫视《东方寻宝》第七季全国海选报名:15079981410

元青花水波莲纹如意云头纹玉壶泉瓶局部

元朝

至于洪武,如意云的头尖和脚尖指向同一个方向,顺着永宣而去。

成化之初,如意云的两头尖有的朝同一个方向,有的背对着。

明景泰青花如意云头纹八仙祝寿罐

明正德青花局部如意云头纹人物盒一套

明代民窑如意云头纹碗


6. 图案边缘。

它由单个不连接的边缘组成。有的边缘是规则的正方形,有的边缘是变形边缘,有的边缘是缩笔边缘。

元代辉腾

明洪武年间,品边由一正一负两部分相连组成。

明朝永乐时期主要是两侧相连,同时也有链状回纹边框。

明永乐青花缠枝壶

明宣德青花鸡心碗 纹样

宣德以后,除少数边框装饰是一正一反两个方向排列外,大部分边框装饰都是一圈一划相连,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清末。

明天顺阿拉伯三足炉

明嘉靖 彩龙穿莲池纹绣墩

7.龙纹。

元代青花瓷器上绘有许多龙纹。

龙体细长,颈细,腿细,爪细,尾尖(偶尔有火焰状的大尾),体轻。

头很小,有角,张开嘴,伸出舌头。龙的下颌有胡须,但上颌一般没有胡须。

但至正十一年所刻标准龙,上颌有双须,而这种双须现象在元青花器上的其他龙纹中是非常罕见的。

龙体鳞片有两种,一种是细网状鳞片(多见于图中),另一种是罕见的大空白鳞片。后者的龙纹更加精美。龙有背鳍,腹部下方通常没有水平条纹。

胸前、背部常饰有火焰形飘带。肘部有三到四根毛发或一簇毛发。

大多数龙爪都是三爪或四爪,五爪的极为罕见。

8、元代青花立器中,玉壶春瓶、戟像等口部内缘常饰有卷草纹或云头纹。

元朝

明代以后,这种内部装饰现象在明代洪武朝的玉壶、泉瓶上仍然存在,但洪武以后就消失了。

明洪武青花

明永乐玉壶春瓶

明代 青花缠枝花卉戟

9、元代的纹饰多采用平画法,“有的用粗笔边内淡彩”(孙应舟),小器物多用点、笔画。这就是所谓的“一刷”绘画方法。

元朝

明代成化时期以来,以线条构图和填色分别完成的“两笔”技法而闻名。

“明代青花瓷器多为填彩或描画,这种技法上的差异也可以作为区分元明青花瓷器的证据”(孙瀛洲)。

明代

10、元代瓷胎与明末清代的瓷胎相比,有一种刚柔并济的感觉。

“该瓷器的质地不如明清瓷器那样细腻,因此砂底多有砂眼、刷痕、铁斑,底足、口沿及釉外露部分呈火石状。红”(孙瀛洲)。

11、器物除玉壶、泉瓶外,底部一般是裸露的。

涩底上常有釉点,是时代风格。

“杯碗大多内不挂釉,有的碗内挂半釉”(孙瀛洲)。

玉壶春瓶底

青花抱底壶

釉里红杯底

大罐多施釉,小罐则多露口。梅瓶原本是有盖的,盖上不施釉。这也是一个特点。有些仿制品的盖子上有釉。

高安市藏元代青花云龙纹梅瓶

12、罐子多为大口小足造型,与明清罐子的小口大足或类似造型不同。

碗、盘、杯的边缘较小,壁较宽较厚,给人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

有的器皿底部有明显的旋痕,有的还粘有沙子。

碗、盘、杯底部常见有凸出的乳房,俗称“肚脐”,这是元瓷的特征之一。

13、大器的胎体一般较厚重,而小器的胎体则很薄。胎体大多较明代后期同类器薄。

仿品则不然,小器件也显得很厚。

14、元代除一些露胎较高的立件外,靠近足底(胫)的小罐、瓶上也常发现指痕。

一般有3个指痕,是工匠在浸釉或刷釉时留下的。

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明代中期。

15、在器皿内部的补胎痕迹(类似竹刷痕迹)上发现埋在土里的东西。

常出现水土流失的痕迹(器物内壁多施釉,釉层最薄。

因此,竹丝刷痕极易受到水土流失)。

土沁斑点是否天然、分布是否合理,是鉴别假货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是地窖还是二手货,

元青花终究会定格一些时光的痕迹:

埋在地下,薄薄的釉层难免会沾上泥土和污渍;

隐藏在地窖中的釉料也会因年代久远而显出其古老的质感和珍贵的光芒。

至于代代相传的产品,由于人世沧桑,时间的抚摸,釉汁更加滋润,宝藏四溢;

或者由于反复使用,棱角分明的釉面难免会出现轻微的侵蚀或凹凸。

支撑点和受力部位会因磨损而纵向、横向、密集地划伤,并附着积存的旧空气。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铂牛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