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迪柯尼服饰拟主板IPO上市,夫妻店募资5亿扩充门店,每年超半营收用于营销

日期: 2025-01-22 11:06:15 |浏览: 19|编号: 6647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广州迪柯尼服饰拟主板IPO上市,夫妻店募资5亿扩充门店,每年超半营收用于营销

近日,广州迪科尼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科尼”)更新披露招股书,拟登陆主板IPO,公开发行不超过3000万股。

钛媒体APP注意到,迪科尼实际上是一家夫妻店,每年一半以上的收入都花在了营销上。此外,公司在关店、裁员的同时,突然需要融资近5亿元,使门店数量翻倍。

年收入的一半用于营销

迪科尼成立于2012年,由徐才军和郑雪芬资助成立。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徐才军、郑雪芬控制迪科尼96.67%的股份,均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也就是说,迪可尼其实是一家夫妻店,现在夫妻俩正带领公司向A股发起进攻。

DIKENI是一家集研发、销售、品牌管理于一体的中高端品牌商务休闲男装公司。旗下拥有定位中高端都市商务男装的“DIKENI”品牌和定位轻奢设计师品牌的“CARSYDA”品牌。 。

2020年至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期”),迪康尼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9,878.75万元、92,007.38万元、79,233.18万元,实现净利润5,278.38万元、8,103.38万元、7,550.74万元。分别为元。上述数据显示,迪科尼上市前,公司业绩在2022年就开始下滑,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13.88%和6.82%。

钛媒体APP注意到,迪科尼的财报中,有一个数据特别引人关注,那就是销售费用。报告期内,迪康尼销售费用分别为43,940万元、50,913.15万元、42,012.32万元,合计约13.7亿元,分别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55.01%、55.34%、53.02%。

此外,报告期内,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销售费用率分别为25.39%、26.9%、28.37%。超高的销售费用率始终比同行平均水平高出至少近25个百分点。

员工人数方面,截至2020年底、2021年底、2022年底,迪科尼员工总数分别为1,413人、1,239人、1,257人。以2022年为例,公司员工结构如下:

上表显示,迪康尼销售人员占员工总数的72.16%,是研发设计人员的33.59倍。

毛利率高达80%,优于LV

钛媒体APP注意到,迪康尼之所以在销售上投入如此大的资金,可能是因为其科研水平较低。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迪科尼共拥有8项专利,其中5项为发明专利,3项为实用新型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全部是从受让方获得的,这也意味着该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来,在近11年的发展历程中从未独立产生过一项发明专利。

有趣的是,拥有这样的科研背景,迪康尼却拥有非常高的毛利率。报告期内,迪康尼毛利率分别为80.04%、80.55%、79.75%,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毛利率分别为50.62%、52.95%、52.68%。

对此,迪科尼在声明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这主要是因为公司两大品牌定位中高端,目标客群为高端消费者,各品类定价较高。高的;同时,公司销售以直销为主,通过直销渠道销售的毛利率通常高于通过分销渠道销售的毛利率。

看到这个钛媒体APP,我不禁产生了疑问。作为高端消费品,LV目前的客户群也是高消费阶层。其2020年至2022年销售毛利率分别为64.46%、68.3%、68.44%。那么,迪康尼的毛利率怎么会比LV高呢?

前两年关店、裁员,现在却在扩张。

从投资项目来看,迪科尼本次IPO拟募集资金70293.26万元,用于营销网络建设项目、设计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信息系统升级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详情如下:

可以看到,营销网络建设项目所需资金占募集资金总额的68.03%,成为迪科尼本次最重要的投资项目。上述项目主要源于迪康尼预计未来三年在全国主要城市新增234家直营店。

需要注意的是,截至2022年底,迪可尼共有直营店213家。如果按照招股说明书所述实施,公司直营门店将在三年内增加一倍。那么,面对这样的扩张,市场能否消化呢?

另外,从销售模式来看,迪可尼主要采用直营与加盟相结合的模式。截至2020年底、2021年底、2022年底,迪可尼门店数量分别为446家、436家、411家。具体店铺条件如下:

其中,报告期内“迪克尼”直营店数量分别为194家、176家、165家,“卡西达”直营店数量分别为59家、58家、48家。也就是说,“DIKENI”和“CARSYDA”都在继续关店。与此同时,公司员工人数也从2020年的1,413人减少到2022年的1,257人。去年,在还在关闭门店和裁员的同时,迪科尼计划通过IPO将直营店数量增加一倍。不知道市场是否会为此“买单”?针对上述问题,钛媒体APP向该公司发函,但截至截稿,尚未收到该公司的回复。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邓浩天)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铂牛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