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互联网高效处理闲置物品:演唱会门票、奶粉、衣服等二手交易指南
半年前买的演唱会门票只能浪费了,因为演唱会开始前我去不了?这不,拍张照片发到网上,还是有很多粉丝抢着买;海外购买的奶粉太多,却放着过期?如果转卖给有需要的妈妈,可以拿回一些邮费;不同季节闲置的衣服并不一定会白占空间。你可以和不同穿衣风格的人交换,尝试新事物;每到毕业季,学生跳蚤市场就蓬勃发展……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行为被改变。家里闲置的物品时常被清理干净,并通过网络再次兑换成金钱。网上二手交易已逐渐渗透到公民的日常生活中。
闲置物品交易盛行
“我去年买了一部手机,用了几个月后,又买了另一个牌子,手机就闲置了。”招宝山街道居民王先生告诉记者,闲置手机原价2499元,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开支、闲置和浪费,我不知道如何处理它们。这时,朋友建议他网上卖。
“当时我就被说服了,如果真的卖了,就能拿回一些本钱,减少损失。”王先生说。
今年9月初,他听从朋友的建议,清理了手机,拍摄了正面和背面的高清照片,整理了所有手机配件和发票,并将所有信息发布到了一个二手交易平台上。 ,并发布在数码产品社区,不到一个小时,就有不少买家前来询问价格和手机使用情况。在近十位买家中,王先生与一位来自河北的大学生达成交易,并以1200元的价格成功售出。
“爸爸妈妈总是舍不得扔掉东西,很多东西都闲置在家里,占用空间。”家住交川街的刘女士也是二手交易平台的常客,她告诉记者,相比父母,她更喜欢定期清理,有的送人,有的二手——网上手交易。她微笑着,将自己的行为标记为一种“脱离他人”的新生活方式。
记者随后登录两人提到的二手交易平台发现,镇海已经建立了多个以社区或学校命名的网上社区,市民每天都会更新自己的闲置物品信息。交易物品包括冷饮券、手机、服装鞋帽、化妆品、小家电等生活用品。一些个人卖家的留言很活跃。与一般购物网站上的“包邮”相比,这里的“自提”、“同城交易”等字眼更加引人注目。
据记者了解,线下二手车、二手房交易、二手书等旧物交换早已为大众所熟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生活中的其他闲置物品产生了兴趣。更多思考进入流通渠道,二手交易开始从线下转向线上。
据国家信息中心和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到1.95亿元。但艾瑞咨询报告显示,二手闲置市场规模2015年仅货物就达4000亿元,可见闲置地区市场潜力巨大。
网上交易需谨慎
但繁荣的背后,买卖双方诚信缺失、交易物品质量和定价缺乏依据也一直制约着网络闲置物品消费市场的发展。
“我之前和杭州的一个卖家交易,从他那里买了二手水彩颜料,没想到我付款后,卖家就消失了。当我发现不对劲时,我立即在网上申请退款。幸运的是,没有造成任何损失。” ”。采访过程中,市民刘女士忍不住向记者抱怨,“还好我们是在比较正规的二手交易平台上买卖,交易方式也比较完善,不然我们就被骗了。”
另一位陈先生则没有刘女士那么幸运。他告诉记者,他在网上购买了一套二手游戏手办。联系卖家后,他高兴地拍下了宝贝的照片,但对方告诉陈先生付款不成功。 ,然后另一个人出现,告诉陈先生需要交押金。不明所以的陈先生用支付宝转账。不久之后,他发现自己已经被对方拉黑了。
除了买家被欺骗外,还有卖家被买家“欺骗”的情况。比如,他们交付的物品明明是正品,但到了对方手里却一口咬定是假货,还以各种方式索要赔偿。
“这类网上二手交易大多是建立在买卖双方诚信的基础上,主要依靠买卖双方的协议,一定要更加谨慎。”区消费者维权委员会一位工作人员说。
针对二手交易中商品与描述不符等各种问题,该工作人员表示,虽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涉及二手货、瑕疵品交易,它只规定了一个相对宽泛的规定,即“消费者购买产品时或者经营者在接受服务前已经知道缺陷存在,且缺陷的存在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除外”。也就是说,当操作者正常使用或者接受有缺陷的商品或者服务,经营者不具备规定的质量、性能、使用期限等问题除外。 ,并且必须有购物凭证。网上二手交易大多是个人之间的交易,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经营者”。 ”与“消费者”的交易。因此,对于从事网上二手闲置物品销售的消费者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没有给予多少保护。
对此,区消保委提醒市民,进行二手交易时,应尽量选择同城面对面交易。在购买商品之前,必须确认商品的性能和状况。最好索要原始购买发票。目前,正规的网上二手交易平台都引入了信用评价系统,并且也有第三方平台作为担保。交易前确认一些必要信息,尽量避免正常交易流程之外的转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