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头镇皮革产业转型成功:从污染整顿到绿色新皮,年产值达56亿
水头宠物用品生产车间宣传办公室提交
一个高峰时年产值超过40亿元、占据全国四分之一市场份额的支柱产业,因污染严重而对当地经济进行铁腕打击,会给当地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 ?日前,记者带着这个疑问来到“中国皮革之都”水头。他原本以为水头会因此而日子不好过,却发现当地皮革行业正在积极转型,巧妙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去除污染严重的“老皮”,使得绿色“新皮”做大做强,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水头镇提供的数据显示,皮革皮具产业近年来逐渐发展壮大,已成为该镇最大的支柱产业,约占该镇工业总产值的一半。水头皮带也被列入温州市第一批专业商标品牌基地。 。即使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去年全镇皮具年产值达566383万元,宠物产业年产值83847万元。腰带、宠物用品产量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较高,荣获“中国“宠物用品出口基地”国家名牌和“金名片”称号。正是因为发展壮大这两大产业,水头是由制革业重组成功转型而来。
消除重污染工序,打造“绿色皮革”
淘汰重污染工序、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创新营销模式,是水头皮具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的第一步重大举措。
“2013年,为了防洪,县里提出全面取消生皮铬鞣工艺。正是在这一年,我们公司转型发展,决定延伸产业链,做‘绿色皮革’。” ”温州国人在水头皮革基地皮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2013年,水头镇树立新思路,对皮革产业进行全面整合升级,减少了301收购重组223家,将35家企业合并为8家,彻底取消生皮铬鞣工艺。 ,减少污染。该公司是合并后的公司之一。一直使用猪皮和生牛皮作为生产经营原料。脱脂、浸灰、脱灰、铬鞣等工序都是污染严重的工序。为实现进一步发展,公司积极响应治水号召,斩断从生猪皮到成品革的前端鞣制工序,全面取缔制革工序中污染最严重的铬鞣环节,从污染严重的纯制革生产逐步转向多元化的皮具生产。
“没办法,长期的痛苦比短期的痛苦更严重。我们只能坚决取消铬鞣工艺,延长生产链条,像其他企业一样做‘绿色皮革’。”负责人感慨万千。为了真正实现“绿色皮革”的理念,实现这一目标,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完整的废水收集系统,将生产废水分为铬废水和综合废水,实现“铬水分离”经平阳嘉河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
这里所说的“长期之痛”,是指新形势下,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环保不达标的水头皮革产业如果继续“走老路”,不想改变,就一定会被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中。向下。 “短期之痛”是水头镇对当地皮革产业进行大刀阔斧的全面整合升级,取消污染最严重的铬鞣工艺,生产“绿色皮革”,从而达到产业转型升级的目的。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我们的制革产业链很短,现在我们准备将产业链从普通鞋里革的鞋底生产延伸到服装革、麂皮绒等高端产品” 、沙发革、箱包革等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利润空间。”
打造环保皮具产业示范基地
如果不及时调整,任何经济发展模式都会因要素条件的变化而遭遇增长极限。要打破这一宿命,唯一的出路就是坚持绿色发展。
在水头皮革基地制革园区,8家制革企业正在马不停蹄地运转。靠近这些制革厂的是合佳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从该公司的主要排污口可以看到,经过多道处理后的污水清澈透明,没有异味。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制革过程中产生的污水通过两个排水口分流,让铬污染较重的污水和普通污水流入不同的管道进行处理。制革工序污水处理率可达100%。 。
这样的水质,在水头制革厂蓬勃发展的初期是很难见到的。资料显示,上个世纪,水头就有数百家制革企业,其中大部分是作坊式生产。产生的废水直接排放。水又脏又臭,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废水处理是制革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为解决制革废水处理问题,我县自2013年起对全县制革企业进行整合重组,拆除了占地3000余亩的制革基地,购置制桶355个,将制革产业从鼎盛时期企业有1200多家,后来减少到8家,并进行标准化生产。水头一家制革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氨氮是制革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取消第一道工序后,从公司水源头开始,污水中氨氮污染物浓度降低了60%至60%。 70%。排放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基本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如今,在水头皮革基地,已经很少能闻到制革公司创办时不可避免的臭味了。江河溪水虽然不再是碧水,但正在恢复原来的面貌。
“皮革行业要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必须树立敢闯敢立的思想,勇于从危机中抓住机遇,在困难中浴火重生,使做出改变并变得更强的科学决策。”水头皮革基地管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水头皮革产业的未来发展,皮革企业不走绿色发展之路就无法真正实现转型升级,制革污染就无法解决。满足一级排放标准。
如今,在政府的积极鼓励下,水头不少传统皮革企业开始走上绿色发展之路。一方面,要坚决淘汰污染严重、落后工艺,建设绿色环保皮革产业示范基地;另一方面,要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皮革终端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目前,水头不少企业都走上了产业链延伸之路。全镇皮带业、宠物用品、明胶业、服装皮革业、扣扣业等配套产业发展迅速,已形成制革、皮具配套齐全的产业链。
记者手记:
过去,对于水头镇来说,制革业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污染负担。制革污染使鳌江水质基本丧失水体功能,黑水的臭味使江南水乡成为污染严重地区。 2004年以来,我县全面推进制革行业整顿。直到去年铁腕政策出台,才下定决心从源头上彻底杜绝生皮鞣制生产。拆除占地3000余亩的水头皮革基地,收购355只转鼓,同时对制革企业进行整合重组。企业数量从鼎盛时期的1200多家减少到8家制革企业,第一道原皮铬鞣工序被彻底取消。
如今的“中国皮都”,支柱产业已从制革转向皮具和宠物用品。这两大产业原本只是制革业的衍生品。鞣制的成品皮革用于生产皮革制品,边角料用于制造宠物产品。在制革行业全面整顿之前,这两个行业的整体规模和企业数量无法与制革行业相比。综合整治开始后,找不到新出路或不愿离开的制革企业主趁势进入这两个行业。没想到却促进了这两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如今,水头的皮具、宠物用品生产企业已从几十家急剧增加到四五百家。这两个行业的产值在鼎盛时期已经超过了制革业。随着企业产品的多元化、品牌化,前景更加光明。
(平阳新闻网记者 徐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