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府限制中国制造PC产品进口,推动本土制造业发展
8月4日消息,在以“逃税”为由继续打压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后,印度政府现在又将目标瞄准了中国制造的个人电脑和其他相关产品。
印度外贸总局当地时间8月3日宣布,为促进印度本土制造业发展,将限制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一体机、超小型电脑进口从现在起,属于“HSN 8741”类别的服务器,除非拥有有效的政府许可证,否则本规定立即生效。
印度对外贸易总局表示,某些被指定为“资本货物”的计算机,例如数控机床和核磁共振机等设备附带的控制计算机,不受此规定的约束。同时,还规定了一些与个人购买相关的豁免。
据路透社报道,今年第二季度,印度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个人电脑等电子产品进口总额达197亿美元,同比增长6.25%。电子产品整体进口额占印度商品进口总额的7%至10%。
一、印度“胡萝卜+大棒”战略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限制措施出台之前,印度多年前就不断提高包括智能手机、PC等各类整机产品的进口关税,迫使相关制造商选择进口零部件到印度本土生产。组装和制造。印度政府在继续提高关税的同时,也不断利用相关激励政策,吸引整机品牌制造商在当地投资建厂。这种“胡萝卜+大棒”的策略非常有效。短短几年时间,成功帮助印度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智能手机制造产业链。但相比之下,本土PC制造业的增长相对较小。
为此,印度政府批准了2021年价值约735亿卢比的IT硬件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同时,政府的公共采购也将向本土制造企业倾斜。根据印度电子与信息技术部发布的一份说明,印度根据电子产品的本地含量对电子供应商进行分类。一级本地供应商(本地含量≥50%)和二级本地供应商(本地含量大于20%但低于50%)可以参与印度政府的公共采购。但由于此项政策激励规模较小,效果并不明显。好像只有惠普申请了这个激励计划。
2021年9月,彭博社报道称,印度政府加大了对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制造商的激励政策,计划为制造商提供高达450亿卢比(约合5.49亿美元)的补贴资金。为了获得资格,外国公司需要在五年内在印度投资70亿卢比(约合8600万美元),激励措施将取决于当地零部件采购,可能相当于成品销售额的6%。
今年5月,印度政府推出另一项价值约1700亿卢比(约合21亿美元)的财政激励计划,以吸引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其他电子设备硬件制造商进入该国生产。据悉,该产品类别申请生产相关激励措施的最后日期是8月30日。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显效果。
现在,印度政府直接炫耀了!既然提高关税、提供激励政策效果不大,那就干脆直接限制进口吧!想要印度市场,就必须在印度制造!这让不少PC品牌厂商“束手无策”。
印度电子行业组织MAIT前总干事阿里·阿赫塔尔·贾夫尔(Ali Akhtar Jafr)表示:“(印度政府)此举的目的是将制造业推向印度。这不是助推,而是推动。” Emkay Global经济学家Madhavi Arora表示,其意图似乎是取代某些大量进口的商品。
2、瞄准中国PC制造业
据路透社分析,戴尔、宏碁、三星、LG电子、苹果、联想和惠普是印度市场的主要笔记本电脑品牌,都可能受到影响。因为目前上述品牌销往印度的产品主要产自中国大陆、越南、泰国等非印度地区。
虽然惠普、联想、宏碁、华硕在印度都拥有一定的本地PC制造能力,但主要是利用少数EMS合作伙伴在当地工厂进行制造,产能规模相对较小。虽然台湾电子代工厂目前在印度布局,但生产的产品主要是智能手机,包括鸿海、和硕、纬创、广达、英业达、仁宝等。目前他们都没有在印度拥有专门的制造工厂。大型PC生产工厂。英业达虽然2015年在印度设立工厂,最初专注于制造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但后来因缺乏客户需求而退出印度。英业达董事长叶立成近日也重申,暂时不会考虑在印度设厂。
资料显示,联想主要通过伟创力位于印度南部金奈的代工厂在印度生产产品。这家工厂占地40,000平方英尺,共有5,000名员工,其中1,500多名是联想员工。服务,主要负责联想ThinkPad笔记本电脑系列、Think台式机系列、联想笔记本电脑系列、Idea台式机系列;尽管宏碁去年在印度设立了自己的小型组装线,但主要生产台式电脑,年产能仅为50万台。同时还与当地代工厂合作生产笔记本电脑,年产能仅为50万台。
市场研究公司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PC(包括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和工作站)市场出货量为5690万台,同比下降29.0%。一季度,印度市场PC出货量为299万台,同比下降30.1%。印度PC市场出货量仅占全球PC出货量的5.25%。
显然,从目前来看,印度PC市场在全球PC市场中所占比重仍然很小,而且印度也缺乏成熟的配套产业链。同时,与越南、泰国相比,距离中国成熟的PC产业链集群更远。这也是笔记本厂商不愿在印度设厂的关键原因。
近年来,虽然越南、泰国等地的PC制造业也发展迅速,例如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估计,今年全球20%的笔记本电脑将在越南制造。但放眼整个PC制造业,全球80%的PC产品仍然是中国制造。
2022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文立在“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九场表示,“全球约80%的个人电脑、65%以上的智能手机和彩电都是国产的。”
显然,印度限制PC相关产品进口,实际上是再次针对中国PC制造业。
三、警惕“杀驴”
值得注意的是,在印度政府通过“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积极推动本土PC制造业的同时,帮助印度建立本土智能手机制造业的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却遭遇了“杀驴”。
数据显示,2021年下半年以来,在印中资企业因各种原因持续受到印度政府打压。截至2022年5月底,印度企业事务部已开始审查500多家中国企业在印的账目。其中,中国智能手机厂商是印度打压的重点。
2022年4月底,印度反洗钱执行局指控小米及其印度子公司自2015年以来通过假装支付特许权使用费的方式向外国实体非法汇款,违反了印度1999年的外汇条例。以《管理法》相关规定为由,其印度子公司银行账户内的555.13亿卢比(约合6.8亿美元)被扣押。尽管小米一直否认并上诉,要求解除冻结,但均被拒绝。
2022年7月5日,印度执法局突击搜查了vivo印度等涉嫌违反《防止洗钱法》相关规定的23家关联公司和48个营业地点,并冻结了vivo及其关联公司在印度的运营。 119个银行账户,资产价值约46.5亿卢比(约合人民币3.9亿元)。尽管经过vivo极力辩解,账户冻结被解除,但仍需向印度政府支付约1.19亿美元的担保金。同时,其账户上还有超过25亿卢比的固定资金。
随后到了2022年,即7月13日,印度财政部发表声明称,印度税务情报局(DRI)经过调查发现,OPPO共逃税近439亿卢比,并表示“已发出通知”。向OPPO印度发出要求缴纳税款的通知”,理由是部分货物申报错误,导致少缴关税。
DRI于2022年7月进行的调查显示,OPPO印度子公司通过某些进口货物的错误申报,不当获取总计298.1亿卢比的免税优惠。与此同时,在 DRI 调查后,小米在 2017 年 4 月 1 日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期间收到了三份要求追回关税的说明理由通知,金额达 65.3 亿卢比。该公司被发现通过低估其产品价值来逃避关税。
2023年6月11日,印度反洗钱执行局向中国手机制造商小米科技印度分公司、公司领导及3家银行发出正式通知,指控其非法向境外转移资金,涉嫌违反《外汇交易法》。管理法”。此前冻结的小米印度公司555.1亿卢比资金将被印度政府没收。这相当于小米集团2022财年净利润的57%。
2023年7月,印度财政部还向印度议会通报,包括小米、vivo、OPPO等多家中国主要智能手机制造商逃避关税,非法向印度汇出至少80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702亿元)。亿),而印度税务机关只追回了这些公司逃税总额的18%。
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手机厂商,小米、vivo、OPPO等中国智能手机厂商自2014年莫迪上台后提出“印度制造”计划以来,积极投身印度制造,已建立了巨大的产能。如今,印度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智能手机制造产业链,而中国厂商对此负有主要责任。但现在,印度政府针对中国智能手机厂商的种种举措,实在是“杀驴”。正是很多网友在网上所说的:“印度赚钱,印度花,我想带回家”。
有了中国智能手机厂商投资印度的教训,中国PC产业链相关厂商对印度投资必须更加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