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二手奢侈品正品率下降0.7%,68%仿品一眼假,消费者需警惕
真实率下降0.7个百分点
68%的仿制品“一看就是假的”
直播间里,一件件二手奢侈品、二手包包都被瞬间抢购一空,说明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假货却让国内二手奢侈品行业捏了一把汗。 《报告》提到,2020年,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消费将持续增加,对产品真伪鉴别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优舍易拍的产品评价数量是2019年的1.5倍。
对认证的需求不断增长,意味着在购买二手奢侈品时,产品的真伪仍然是一个问题。
认证数据还揭示了假货和仿冒品的“泛滥”。 2020年,优舍易拍识别商品综合真伪率为32.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从鉴定数据来看,约68%的仿制品明显不符合品牌工艺,“一看就是假的”。假货卖家利用“专柜拍摄视频”、“专柜支持验货”等欺骗手段引导消费者购买。
约32%为高仿,其做工普通消费者难以辨别。销售的假货在国内同行、海外代购和消费者之间转移。据往年数据显示,随着高仿品比例的增加,我国仿品市场正逐渐从之前的“仿品、低价、大批量”转变为“高仿、高价、追求单品”。利润”。
消费者对商品真伪的担忧还源于中国奢侈品行业尚未建立完整的行业标准,导致假货泛滥等行业乱象。
社交平台成为假货集散地
该平台正品与假货混杂
值得注意的是,社交平台一直是奢侈品仿冒的重灾区。 《报告》提到,参与评比的产品中有近一半来自社交平台。去年,盐城市发生一起案件,卖家在网上商店列出商品,却引导买家在社交平台上付款。本案销售网络涉及全国20多个省市,案值超过1.6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品牌不提供识别服务,普通消费者缺乏识别能力,交易场所逐渐转向线上,社会支付功能完善,售假渠道更多,成本更低,消费者权益得到更多保障。灾难。我国二手市场仍有很大发展潜力,但平台真假混杂,货品真伪难辨认,货源溯源难,成为制约的主要原因行业的发展。
故意隐藏新旧关卡
经常发生错货的情况
二手货的退换货问题是交易的一大漏洞,奢侈品也逃不出售后“坑”。 《报告》提到,二手奢侈品的销售需要标明新旧等级。为了尽快售出商品,不少商家往往隐瞒瑕疵,未按照新旧等级评级标准对二手奢侈品进行标记。消费者收到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具有标准评级的产品自然会感到被欺骗并要求退货。
《报告》指出,除了购买仿品造成的退货外,最大的问题是所售商品图片与实际收到的商品状况不符。对于电商平台来说,合理的售后保障政策、合理的防伪机制、完善的商家认证体系以及定期自检和抽查将是在万亿级奢侈品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手货质量与卖家描述不符,也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不少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投诉称,在肥虎奢侈品平台购买的产品与直播间介绍不符。一位匿名用户投诉称,她在Fathu的抖音直播间购买了一款Gucci包包。该产品在直播间介绍为“95新,接近99新,没有提到包包有任何损坏”。但用户收到货后,货品状况“内部破损”,外皮剥落。这种情况与直播间的描述不符,所以进行了退款。上述用户与Fathu客服沟通时,被告知“只能做颜色笔芯,不能退款”。
此外,一位名为“Shi Lan-Qir”的用户在黑猫投诉中表示,在Fathu的直播间里,产品说明上写着“没有缺陷,正常使用”。当用户实际收到产品时,发现产品变色、磨损严重、与直播间描述不符。
对于上述问题,北京商报记者也尝试联系胖虎奢侈品并发送采访内容,但目前胖虎奢侈品尚未回应。
不过,在法律专业人士看来,二手商品虽然属于特殊商品,不适用“7天无理由退换货”规则,但仍会损害平台和品牌的信誉。
直播影响不大
行业识别能力有待提高
疫情以来,二手奢侈品与直播间的合作日益密切。直播能否助力二手奢侈品突围?北京市专家管理办公室奢侈品鉴定评估专家、优舍易拍创始人张晨认为,二手奢侈品直播的没落已成定局。 “直播形式虽然作为传统二手奢侈品销售方式的补充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以与低价清仓销售相结合,但无法成为二手奢侈品行业的主流销售方式。”
有电商行业从业者指出,平台要想分享直播红利,唯一途径就是开拓渠道。然而,随着流量的分割,直播的故事只会越来越难讲。不同平台的直播间存在着冰与火的现状。业内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市场不断成熟、用户不断增长,直播间“饥饿营销”的效果将微乎其微。
对于市场前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中国奢侈品研究中心主任张梦霞表示,中国奢侈品市场巨大的存量为二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一个健康的二手奢侈品电商平台首先应该具备辨别商品真伪的能力。造假的能力和手段使得流通中的二手奢侈品成为真品。
记者丨王维一
编辑丨张兰
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