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洛斯·克莱伯:从化学到音乐的传奇指挥大师生涯回顾

日期: 2025-01-15 21:06:39 |浏览: 19|编号: 6489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卡洛斯·克莱伯:从化学到音乐的传奇指挥大师生涯回顾

卡洛斯·克莱伯(Carlos Kleiber,1930年7月3日-2004年7月13日),德国指挥家。 1930年7月3日出生于柏林,父亲是著名指挥家埃里希·克莱伯。他先到瑞士学习化学。后来,由于家人受到纳粹迫害,他移居南美洲,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学习音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克莱伯一家搬回欧洲。他首先在苏黎世学习化学,很快转向音乐。 1953年,克莱伯在慕尼黑一家剧院担任见习指挥,1954年,他成为波茨坦、杜塞尔多夫和杜伊斯堡莱茵德意志歌剧院的指挥。1968年,克莱伯选择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作为常任指挥。客席指挥。这个职位为他全身心发展自己的事业提供了条件。接下来的职业生涯名气越来越大。 1973年,克莱伯担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指挥; 1974年至1976年,他在拜罗伊特音乐节指挥《特里斯坦》; 1974年,他登上考文特花园剧院的舞台,指挥了《特里斯坦》。 《玫瑰骑士》; 1977年在旧金山歌剧院指挥《奥赛罗》;此外,他还随维也纳爱乐乐团巡演、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出等。但总的来说,克勒贝尔的音乐活动主要集中在慕尼黑,他无意接受长期任命。近年来,他没有担任任何歌剧院或乐团的常任指挥。他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按分钟付费的客座指挥。而且他的录音和表演活动也很少。除了1989年和1992年的两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外,人们很少听说过他、听说过他。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1989年的新年音乐会上,当音乐《蓝色多瑙河》开始演奏时,观众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克莱伯打断了指挥的话,转身对观众说:“让我们迎来一个美好、欢乐、和平的新年。”此后,指挥家在新年音乐会上的讲话就被保留了下来。

克莱伯的指挥比托斯卡尼尼更有精神,比富特文格勒更严格,比卡拉扬更丰富。克莱伯的指挥有力、清新、深刻、流畅、充满激情且生动现代。克莱伯取得成就的秘诀,一是他非凡的音乐表现力,二是他对音乐的热爱。多明戈在考文特花园剧院表演《奥赛罗》时,对克莱伯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克莱伯对这部剧理解得如此透彻,以至于他能够通过读乐谱来揭示作曲家内心深处的一切,并将这部作品放进他的心里。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和冲突都被表达出来了,但听起来却是那么的自然和简单,经过精心准备后的表演却显得毫不费力,我们从来不觉得重复,每晚都会出现新的感觉。”克勒伯的指挥浑厚而和谐,深刻而自然,饱满而纯粹,流畅而严谨,这是他通过事前和现场的深入、专注的投入而实现的,当然,他的艺术理解力和音乐表现力的天赋是他的保证。成功。

从风格上来说,克莱伯可以说是将托斯卡尼尼的严谨和精确与富特文格勒的深刻和灵感相结合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风格是一种完美的风格,热情而不拘谨,深刻而不晦涩,流畅而不浮华。克莱伯对他的艺术非常专注和一丝不苟。排练时不遗余力、不遗余力。录音本来就不多,就算有,如果不满意,报酬再高也不会出版。他之所以不轻易录制,是因为他认为无论是作品还是指挥,在不同的情况下表现都会有所不同,很难有固定的形式。他的剧目不多,主要歌剧有:《射手》、《茶花女》、《奥赛罗》、《艺术家的一生》、《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蝙蝠》、《玫瑰骑士》、《沃采克》克莱伯是一位歌剧指挥大师,他以忠实原作和经常强调音乐线条和和声的变化而闻名。音乐评论家认为他运用了几何原理,是一位完美主义者,也被誉为“赋予古代交响曲新生命的人”。进行”给人们带来了欧几里得命题的清晰性和雷霆般的张力。与其说他是一个启示者,不如说是一个校正者。”作曲家写在纸上的作品被毫不夸张地再现,就像复活的荷马朗诵《伊利亚特》一样。”克莱伯记录了少量的唱片,但几乎全部精致而出众。或许是因为他有限的曲目、演奏和录音,以及极高的指挥水平和极其感人的演奏效果,他成为了欧洲最受追捧的指挥家。

克莱伯能说流利的德语、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斯洛文尼亚语;他又高又瘦又壮;他的指挥形象生动、情感丰富、细节清晰。他是为数不多的“又好听又好看”的指挥家之一。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铂牛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