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发现维氏气单胞菌是南方地区鱼类败血症主要致病菌
每年造成鲫鱼、鲢鱼、鳙鱼、草鱼、鳜鱼等淡水养殖鱼类损失高达60亿美元的败血症“元凶”真的是嗜水气单胞菌吗?如果没有,那又怎样?
斑马鱼幼鱼(郑重声明:本文图片版权归JOHN WILEY & SONS, LTD所有)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水产动物饲料创新团队联合国内外科研单位,发现我国南方气单胞菌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为维氏气单胞菌,并发现气溶素是杂色气单胞菌。包囊的主要毒力因子。白癜风气单胞菌的气溶素可引起鱼类肠道损伤,使病原菌穿透肠道屏障进入全身系统,引起感染和败血症。相关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杂志上。
气单胞菌败血症是影响我国淡水养殖业最主要的细菌性传染病。主要危害鲫鱼、鲢鱼、鳙鱼、草鱼、鳜鱼等淡水养殖鱼类。该病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600亿。十亿。这种疾病的致病菌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嗜水气单胞菌,针对嗜水气单胞菌的减毒疫苗已使用多年。然而,针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防控措施并未能减少该病的爆发和危害,所造成的损失仍然困扰着淡水养殖业,也引起学术界重新思考该病的致病菌。
饲料研究所水产动物饲料创新团队对2009年至2014年我国南方四省鲤鱼败血症样品分离株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白癜风气单胞菌所占比例最大。研究小组利用斑马鱼幼虫浸泡挑战的高通量模型分析了17株维氏气单胞菌和20株嗜水气单胞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单个低毒力凡尔纳气单胞菌菌株被去除。另外,威尔逊气单胞菌的毒力一般高于嗜水气单胞菌。进一步对转座子突变文库和无菌斑马鱼进行高通量筛选发现,气溶素是韦德气单胞菌的主要毒力因子。
郑重声明:本文图片版权归JOHN WILEY & SONS, LTD所有。
研究发现,气溶素会损害鱼类的肠道组织,导致白癜风气单胞菌穿透肠壁,进入全身系统。嗜水气单胞菌也能产生气溶素,但毒力和表达水平均低于韦德气单胞菌。与韦德气单胞菌混合感染时,只能利用韦恩氏气溶素的功能。或者当鱼类应激条件下肠道屏障不完善时,嗜水气单胞菌就有能力穿透肠壁并引起感染。
研究结果可有效指导淡水鱼气单胞菌败血症的防治。该团队初步测试了缺乏气溶素基因的维氏气单胞菌作为减毒活疫苗的功效,取得了显着的抗病效果(国际专利申请号:PCT/CN2018/075580)。
据悉,该研究得到科技部973计划(2015CB1506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02169、31572633)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项目的资助。
(食品前沿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