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钱塘智慧城城北园区:从跨区飞地到高新科技园区的蝶变新生之路
“跨区飞地”的重生(主题)
杭州日报记者 李婷婷 商城微积分圈子 李佳 李兰
从跨区的“飞地”、借来的写字楼,逐步发展成为杭州乃至浙江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隐形冠军众多的高科技园区。从建立之初起,很少有人关注这个公园。三十年后,仅0.615平方公里的土地“孕育”了7家上市公司、95家高新技术企业。三年来,年均税收收入超过120万元,位居全省前列。
空间有限,发展无限,是对钱塘智慧城北园的最好诠释。她的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上城区电子机械功能园,2021年杭州开始实施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后,该园区与钱塘智慧城产业平台合并,成为钱塘智慧城北公园。
“八八战略”明确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独特的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八八战略”的引领下,钱塘智慧城北园区20年来实现了新生。
按照“重建城北园区,打造千亿能源高地”的目标,商城近日正式发布杭州智慧城市数字能源港建设规划——即以钱塘智慧城为重点平台打造功能型“总部+智能制造”总部基地持续推进数字能源技术创新,预计未来十年形成千亿产业。
仅0.6平方公里的面积,却“领跑”全省平均亩效。
1993年,为弥补工业用地不足,上城区在拱墅与余杭交界处设立了“上城区电子机械功能区”作为“飞地”。
钱塘智慧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刚表示,当时园区主要以“土地投资”的形式承接主城区转移的传统工业企业。科技含量普遍较低,创新能力较弱。 “我们几乎是从零开始,连管委会的办公场地都是从某公司的半个办公室借来的。”陈刚说。
如何让这块“飞地”真正“飞起来”?我们正在逐步拨开迷雾,找到方向,那就是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兴产业。陈刚介绍,面对土地资源紧缺的“先天不足”,园区只能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和产业集聚作用,努力发展以物联网产业为核心的信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促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集约化种植也是不断提高亩产效益的关键。由于公园横跨余杭、拱墅区,其管辖范围内恰好有一块25亩的空地,在前期规划中被设计为绿化带。但通过不懈努力,园区力争将这片“零星角地”变成工业用地,并拔地而起8栋小楼。其中,2009年落户的浙江伟星智能仪表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国内城市燃气行业前三名的智能燃气表及系统平台供应商之一,并于2017年上市。此后,伟星智能的邻居杭州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双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已上市。
杭州海星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李晓青回忆,1998年海星电力入驻园区时,附近就像郊区一样,人烟稀少,连路过的人都没有。公共汽车。到了2003年,上元路沿线已经有不少企业落户,比如奥普等高科技企业。 “园区附近的配套设施正在逐步完善,无论是交通、医疗还是教育,都发展起来了,这里的企业越来越多,楼房也越来越多,变化很大。”她说。
2022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17.61亿元。截至目前,园区已有上市企业7家。三年来,平均每亩年税收超过120万元,平均亩效在全省名列前茅。
走“专精特新”之路,培育行业“隐形冠军”
海兴电力以生产机械式电表起家,专注于智能物联网、智能配电、智慧水务、新能源等核心业务,致力于为全球电力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配电领域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其业务已覆盖全球90多个国家,在欧洲、拉美、非洲、亚洲等地设有多个海外区域部门和本地化生产基地。
李晓青表示,海兴在这片土地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她记得,1998年公司刚搬入园区时,公司营收只有几百万元。 2007年达到2亿多元。 “这种跨越除了选择了正确的产业赛道外,还与区内优质的营商氛围密不可分。”李晓庆感慨地说,“区主要领导会定期到公司走访,询问公司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为公司发展出谋划策,寻找办法,也有扶持政策等,增强了我们发展的信心和底气。”她说,这里可以让企业安心发展。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表面上看,正是“创新”让企业完成了转型。事实上,其背后的驱动力是产业生态。陈刚表示,这里有企业家坚定不移的创新决心,有与时俱进的政府服务,有始终如一的政策支持。
在这样的产业生态下,园区里正在涌现出越来越多走“专精特新”之路的“隐形冠军”——
例如,杭州吉尔斯阻燃化工有限公司已成功开发无卤阻燃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哈利法塔、埃菲尔铁塔、香港大厦等众多知名建筑或公共场所。港珠澳大桥,服务覆盖全球;浙江双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第一家在线测控公司”,该公司新研发的锂电池极片涂层密度检测控制系统和锂电池隔膜缺陷检测系统也将迎来市场繁荣期随着新能源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 ……
数据显示,城北园区涌现了3个省级“隐形冠军”,7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巨头。
锚定“4+1”产业发展结构打造智慧城市数字能源港
目前,钱塘智慧城北园区“重塑蝶变”进程正在加速推进。 6月19日,园区西区改造升级项目首个地块——岭01项目开工奠基,正式开启地块改造升级之路。
浙江零一数字通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8月,是最早扎根园区的企业之一。主要生产001天线、电缆、有线电视设备、数字天线等。“原来的厂房比较破旧,建筑物比较分散,不利于公司的扩大和发展。”据凌01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对厂房进行拆除重建,主要建设两栋50米左右的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将达到4.4万平方米。未来将引进数字化生产线,促进先进节能减碳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此次,001项目率先完成全部审批,顺利开工建设。这也成为城北园区整体转型升级的“开局之作”,将为园区其他企业树立榜样。
据悉,为进一步提高工业用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着力布局“数字能源”未来产业定位,钱塘智慧城北园区将进行整体转型升级,力争实现“2023年正式启动、两年内形成规模、三个年内基本建成”,着力打造腾笼换鸟示范点、城市工业新标杆、零能耗先锋。碳园区,努力打造数字能源发展极。
在规划设计中,未来公园将以西塘路和向虹路(向园西路)为界,分为三大路段。分别建设制造功能及孵化区、研发及企业总部区、远景拓展及完善区。根据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提供配套的物业空间。
近日,商城还正式发布了杭州智慧城市数字能源港建设规划——聚焦新能源储能、智能光伏、新型电力系统、智能物联网终端产品四大细分领域,以及能源与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以元宇宙为核心,努力将数字能源产业打造成上城城市产业的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