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火灾:800年历史建筑遭焚毁,卡西莫多的家是否安在?
巴黎时间4月15日,矗立在塞纳河畔800多年的巴黎圣母院被烟花笼罩。
在火光下,全世界都在为他祈祷。
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后,许多法国民众站在塞纳河畔,一起唱圣歌、祈祷。望着最后一座教堂,风中夹杂着热浪、灰烬、哭声和歌声……
哥特式建筑标志性的尖顶被烧毁,色彩缤纷的窗户被高温烧焦,人类文化瑰宝的毁坏令人心碎,但对于读过维克多·雨果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的人来说,有一个更多的事情。其他问题:
住在巴黎圣母院钟楼的可怜的卡西莫多会永远无家可归吗?
电影《巴黎圣母院》剧照
可以说,没有维克多·雨果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就没有今天无数人心中的巴黎圣母院。
浪漫主义文学的巅峰,给这座饱经风霜的建筑赋予了一层浪漫和传奇色彩。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
小说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1993》等,还创作了大量诗歌。
《巴黎圣母院》完成于1831年,当时雨果年仅29岁。
这部仅耗时6个月完成的作品,一举为雨果赢得了浪漫主义大师的美誉,也将成为后来世界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它不仅包含着夸张、离奇的浪漫想象,也包含了雨果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和控诉,以及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小说反映了作家对封建统治阶级的仇恨和对被压迫下层人民的同情。卡西莫多和埃斯梅拉达,是受社会嘲笑和迫害的下层阶级的代表,她们被赋予了纯真、善良、真诚等品质。
巴黎圣母院内部
故事发生在中世纪的一个“愚人节”。
流浪吉普赛艺人在广场上载歌载舞。有一位名叫埃斯梅拉达的吉普赛姑娘,她以美丽的容貌和优美的舞姿吸引了路人的注意。
电影《巴黎圣母院》剧照
此时,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爱上了美丽的埃斯梅拉达,并对她点燃了热烈的爱情。
于是他命令教堂敲钟人、丑陋无比的卡西莫多绑架埃斯梅拉达。
不料,法国国王的弓箭手队长法比救出了埃斯梅拉达,并俘虏了卡西莫多。
法比将敲钟人卡西莫多带到广场接受鞭打。心地善良的埃斯梅拉达不顾前世恩怨,给卡西莫多喝水。
电影《巴黎圣母院》剧照
卡西莫多虽然相貌丑陋,但心地高贵、善良。他被艾斯梅拉达的善良所感动并爱上了她。
天真的艾斯梅拉达对她的救命恩人花花公子法比一见钟情。两人约会时,弗罗洛主教悄悄跟在后面。出于嫉妒,他用刀刺伤了法比并逃跑了。
阿梅斯拉达被错误指控并被判处死刑。
卡西莫多从绞刑架上抢走了埃斯梅拉达,并将她藏在巴黎圣母院的钟楼里。
弗罗洛趁机威胁吉普赛女孩,要求她满足自己的情欲。在遭到拒绝后,弗罗洛将她交给了国王的军队,无辜的阿梅斯拉达最终被绞死。
看着死去的埃梅斯拉达,大执事弗罗洛露出了狰狞的笑容,卡西莫多愤怒地将他推下教堂而死。
故事的最后,卡西莫多抱着心爱的埃斯梅拉达的尸体,静静地死在她身边。
电影《巴黎圣母院》剧照
作家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主要运用了“美丑对比”的手法。
首先是卡西莫多和艾斯梅拉达的长相对比。
通过观察人们的反应:
“我老婆就因为看到你从她身边走过,生下了一个有两个头的孩子!”
“我家母猫生了一只六脚小猫!”
从侧面证明卡西莫多的脸是丑陋的、可怕的。
而对于艾斯梅拉达,则通过“奇怪的着装”、“美丽的小手”、“那个美丽、明亮、纯洁、迷人却又如此精致的女孩”等积极的描述而受到高度赞扬。
其次,艾斯梅拉达和她周围的人之间存在着反差。
冷漠的众人不但没有伸出援助之手,反而大声咒骂,艾斯梅拉却主动上前,亲手将水倒进了卡西莫多的嘴里。
雨果用辛辣而丰富的笔触表达了对在教会压迫下苦苦挣扎的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的同情;
对富贵却又破产的菲比斯船长的嘲笑,对生活不光彩的落魄诗人格兰古瓦的蔑视;
对虚伪、狡诈、残忍的路易十一的痛恨,对卡西莫多和埃斯梅拉达这对外表截然不同但内心善良纯洁的悲剧人物的赞叹,将美与丑的对比发挥到了极致。
巨大的反差营造出令人震撼的戏剧效果。
电影《巴黎圣母院》剧照
《巴黎圣母院》揭示了人性的美与丑,是一曲悲伤的命运交响曲,正如豆瓣网友@basted所说:
命运在这些人中间穿梭,随着时间的洪流奔腾前行,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哀伤,让我们魂牵梦绕,让我们死去,同时又感叹自己的渺小,让自己沉浸在无比的痛苦之中。
读完这本小说,我被主人公的人道主义精神深深震撼和感动。
同时,还可以丰富自己的积累,提高人文素质,从而获得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
▍来源:豆瓣读书(ID:doubanbooks)、中学生读写(ID:zxsduxie),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