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四大万国建筑博览会城市:自由行攻略与历史文化的完美融合

日期: 2024-12-26 19:11:20 |浏览: 32|编号: 6284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探索中国四大万国建筑博览会城市:自由行攻略与历史文化的完美融合

#头条新闻创作挑战#

大家好,我是一名喜欢自由行的旅行达人。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各地自助游攻略。旅行万岁!

所谓“国际建筑博览会”,是指某个城市的建筑按照世界各国的风格建造。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如同建筑世界中的博览会一样呈现在人们面前,非常独特。

很多热爱旅游的人都喜欢去一些充满异域风情的城市旅游。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深深吸引着众多游客。在这里,你可以发现历史的沉淀,中国近代史上被西方列强侵略的历史印记;还可以近距离感受近代历史中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融。

今天我们要去参观中国比较有代表性的四个城市,这四个城市都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都有著名且设计优雅的西方宗教教堂。这些地方你都去过吗?喜欢的朋友有机会就收藏体验一下吧!

1. 天津“万国建筑”

①.五大道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马场路与西康路交叉口北侧

第五大道是天津市中心著名的风景区。为什么叫“五大道”?原来,它由南向北平行的五条路组成,分别是马场路、睦南路、大沥路、常德路和重庆路。

这五条路上,分布着2000多座建于1920年代的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园林式建筑。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欧式建筑群之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等风格,还有文艺复兴、古典、折衷主义、巴洛克、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300多座。

②.意式风情区

地址:天津市河北区博爱路与武经路交叉口西北角

天津意大利风情区是河北区武经路、博爱路、胜利路、建国路围成的方形区域。天津曾有九个国家的租界。这是意大利最早的租界,也是意大利在海外唯一的租界。它由200多座意大利风格的建筑组成。意大利风情区曾居住过许多名人,包括梁启超、曹禺、张廷娥、王卓然等众多中国名人故居。

街区内有“马可波罗广场”,面积2200平方米。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和平女神”雕像,由意大利著名雕塑家朱塞佩·博尼设计。完工后从意大利经上海运至天津。它是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而建的。租界区功能齐全,不仅有大量住宅,还有领事馆、军营、学校、医院、教堂、花园、体育场、市场和消防队。

③、西开教堂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西宁路9号

西开教堂全称西开天主教堂。因其地理位置,后又被称为西开教堂、老西开教堂。西开教堂建于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由法国传教士杜保禄所建。是天津最大的罗马式建筑,也是天主教天津教区的主教座堂。

西开教堂的建筑风格为罗马式,有三个并排的绿色圆顶,高45米,每个圆顶上都有一个青铜十字架。教堂大门采用拱门形式,拱门体量由白色大理石制成。最里面的门是木门,门上有四位圣人雕像。整个建筑面积达到1891.95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500人。

2、上海“万国建筑”

①.外滩

地址:上海外滩北起外白渡桥,南至金陵东路。

这段上海外滩全长约1.5公里,是外滩整个欧式建筑群的精华。区内有海关大楼、和平饭店南北塔、前汇丰银行大楼等52座风格各异的建筑,汇集了1843年至1937年间西方最流行的建筑风格。古典风格的著名建筑均由当年不同的著名设计师设计。

整个外滩建筑群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1843年至1855年的起步期、1855年至1908年的发展期、1909年至1937年的繁荣期。从最早的两层建筑,逐渐发展为三层以及后来的“现代主义”高层建筑。

亚洲大厦.它的特点是不拘一格的建筑、罗马石拱门和巴洛克双柱。该建筑建于1916年。

中山东一路2号,解放前是上海英国商会。这是上海最豪华的俱乐部。它是一座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仿照英法古典主义风格。

中山东一路12号,这座建筑是一座建于1923年的新希腊式建筑,里面的壁画气势磅礴,描绘了早期位于世界各地的八个分号所在城市的代表性建筑和守护神。 20世纪。

上海海关中山东一路13号,建于1927年,融合了欧洲古典主义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优点,曾是上海的代表性建筑。

中山东一路19号,著名的和平饭店。始建于1906年,1929年开业。萧伯纳、卓别林、伊丽莎白女王、克林顿等都曾入住过这两家酒店。

②.徐家汇天主教堂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徐家汇浦西路158号

徐家汇天主教堂,全称圣依纳爵主教座堂,是中国著名的天主教堂。该座于1904年动工,1910年竣工。整座建筑共五层。塔尖高50米。大厅里,圣母玛利亚抱着婴儿耶稣的雕像矗立在祭坛之上,俯瞰着整个教堂,是整个教堂的中心。徐家汇天主教堂被誉为上海的“梵蒂冈”。

教堂的一侧是天主教上海教区的主教宫和尼姑庵。设计风格为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建筑东侧为正面,两侧有哥特式钟楼。高79米,宽28米。砖木结构,占地面积2670平方米,建筑面积6670平方米,可容纳3000余人。 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青岛“万国建筑”

①.八关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汇泉角风景区北

青岛八大关建筑群是指青岛市市南区太平山以南整个地区的各种建筑,包括整个八大关地区和太平角。因有十条道路以长城关口命名,故名“八大关”。它建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大量资金涌入青岛。各国政要、社会名流、资本家在此建造高档住宅。被列为“特殊建设区”,修建了各种风格的别墅。

八大关有历史建筑300多座,总建筑面积约70公顷。它汇集了各国多种建筑风格,因此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这里集中了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丹麦、希腊、西班牙、瑞士、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各种建筑风格。 “八关”所指的八条路是韶关路、嘉峪关路、函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和居庸关路(现已增至十条路,另外两条是武胜关路和山海关路) )。到处树木茂盛,四季鲜花盛开,十条道路上种植着不同品种的行道树。

蒋介石的官邸是花石楼。因用花岗岩、鹅卵石建成,故名花石楼。它具有欧洲古城堡的风格,有古罗马哥特式建筑的遗产,内部有巴洛克和罗克克的痕迹。是八大关中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别墅。

公主大厦位于居庸关路10号。这是一栋典型的丹麦建筑,建于20世纪30年代。相传1929年,丹麦王子来青岛旅游。他非常喜欢八大关,于是委托丹麦领事按照安徒生童话的意境设计了八大关这座丹麦古典建筑,并打算送给丹麦公主。虽然丹麦公主最终没有来到青岛,但“公主楼”却永远留了下来。

八大关也是中国最大的婚纱摄影中心之一。几乎每天都有数十对新婚夫妇在八大关的海滩上、八大关的绿地里拍照留念。尤其是春天,婚纱摄影、情侣写真纷纷涌现,营造出一幅幸福的美好景象。

②、中山路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栈桥风景区北

青岛中山路始建于1897年德国占领时期。曾是与上海南京路、北京王府井齐名的老青岛著名商业中心。南接栈桥,北接大窑沟,全长约1500米。德国占领青岛之前,这里只有一两个小村庄。德国占领青岛后,将其分为两个地区。南端称为“青岛区”,主要居住着欧美人;北端称为“宝岛区”,主要居住着华人。

这里的欧式建筑充分体现了当年中山路的繁华。中山路上的银行大楼是这座城市成为金融街的重要因素。中国银行青岛分行、山左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五洲银行、金城银行等多家著名银行均在此建有银行,并统一保持了一致的建筑风格和风格。各类商业银行纷纷“落户”青岛。中山路及周边大片区域逐渐形成了一批设计风格鲜明的欧式建筑群。

“一二一,到街上去,买书包,买铅笔,学校考试考第一名。”如今,大多数40、50岁以上的青岛人都是唱着这首童谣长大的。青岛的中山路一直在青岛人心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

③、青岛天主教堂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浙江路

青岛天主教堂原名“圣弥额尔大教堂”,于1932年破土动工,由德国设计师比洛哈根据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设计。 1934年10月竣工,历时两年半多。青岛天主教堂是青岛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也是中国唯一的“祝圣教堂”。它是基督教建筑艺术的杰作。

青岛天主教堂占地面积11480平方米,建筑面积6301.54平方米。庄严的大门上方有一扇巨大的玫瑰花窗,两侧各有一座钟楼。塔高56米。教堂装饰采用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大堂高18米,非常宽敞明亮,天花板上悬挂着七盏大型吊灯,还有祭坛和圣像壁画,庄重、庄重、美观。整个大殿可容纳1000余名信徒。

4、厦门“万国建筑”

①.鼓浪屿

地址:厦门市九龙江口的一座小岛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又名“圆洲仔”,明代改称“鼓浪屿”。因涨潮时波浪冲击岩石,发出如击鼓般的声音而得名。上世纪初厦门成为通商口岸后,外国殖民者纷纷来到鼓浪屿定居或暂住。鼓浪屿地理、气候、风景条件优越,非常适宜居住。已成为他们首选的居住和发展之地。

大量外国领事馆也建在这里。英国领事馆、日本领事馆、美国领事馆等领事馆均在此设立驻地。世界各地的华侨名人也喜欢在鼓浪屿建造豪华住宅,如凡坡楼、杨家园、八卦楼、林楼、观海别墅、金瓜楼等,都是著名华侨建造的。这千余栋中式别墅与风格各异的欧式建筑交相辉映。因此,鼓浪屿被誉为“世界建筑的聚集地”。

②.新街礼拜堂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太光街29号

新街礼拜堂又称“中国第一圣堂”,是中国第一座基督教教堂。始建于1848年,是我国最早的华人基督教教堂。鸦片战争后,厦门被迫开放,成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1842年,美国教会派牧师到厦门传教。 1848年至1849年,新街寨建有砖木结构教堂,面积约860平方米,可容纳350-400人礼拜。 1930年,因教堂屋顶倒塌,1933年拆除重建,1935年竣工。

教堂占地面积1200多平方米。礼拜堂主层宽16米,深23.70米。这是一座由上海著名设计师设计、仿西欧风格的西式建筑,砖石结构。聘请国内名匠,历时两年,耗资白银32000余两建造。六根白色石柱支撑着三角形的屋顶,墙上挂着一块椭圆形的大理石匾额,上面刻着鎏金字样:“敬拜真神/大王殿/公元1848年”。楼顶有一座钟楼,钟楼上矗立着一个红色的十字架。殿前廊墙上镶嵌有中国基督教全国联合会赠送的“中国第一圣堂”和“耶和华居住的地方”石匾。

以上四大全国著名的欧式建筑群,均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这些建筑群所展现的历史,也是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侵华的历史。与此同时,中西文化也在那个时代开始交融,西方先进的理念和独特的文化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国际建筑博览会”城市你喜欢吗?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铂牛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