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同仁堂创业板上市获受理,拟募资7.22亿元用于中成药生产与研发
文字| AI财经陈畅
编辑|杨杰
近日,天津同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同仁堂”)已获创业板上市受理。计划融资7.22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重点中成药品种生产建设、研发中心、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设、营销网络扩张、补充流动资金等项目。
虽然名字里都有“同仁堂”,但天津同仁堂和北京同仁堂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我们要追溯历史的话,它们是有很大关联的。相传为清末同仁堂乐氏女婿张以棠所创。但它们早已完全割裂,走向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北京同仁堂集团隶属于北京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1997年完成股权重组,目前拥有A股同仁堂、香港上市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制药3家上市公司。天津同仁堂经历国企改制后,原国有股东全部退出,张燕森家族经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将其收购。 2020年,天津同仁堂营收8.18亿元,净利润1.57亿元。无论是营收规模还是知名度都远远落后于北京同仁堂。
招股书显示,天津同仁堂目前有四名主要股东。张燕森持有41%的股份。天津润福森贸易有限公司,由张燕森夫妇100%持股,天津同仁堂总经理高桂琴持股18%。张燕森的弟弟张燕明持有1%的股份,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丽珠集团)持有40%的股份。这也意味着张燕森夫妇合计持股比例达到59%。
张燕森原本是一名杂技演员,高桂琴曾在天津电视台工作。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张燕森夫妇同时也是天津狗不理食品有限公司和狗不理集团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同时,张燕森还控制着另一家老字号天津品牌“宏仁堂”。
天津同仁堂早就有意冲击资本市场。 2015年12月与天津狗不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一起在新三板挂牌,命名为“天津同仁堂”。 2018年4月,天津同仁堂发布招股说明书,力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但公司聘请的审计机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于2019年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因此中止审核。次年,天津同仁堂将审计事务所变更为信永中和,并恢复IPO申请;然而,2020年底,该公司主动向证监会撤回IPO材料。
2021年3月9日,天津证监局重新受理天津同仁堂的上市辅导申请。不过,此次天津同仁堂决定改期创业板上市。
丽珠集团惊喜入股
丽珠集团原本并非天津同仁堂股东,其40%股权来自于2021年3月收购天津天士力股份,后者是天津同仁堂的老股东。 2015年,以5.15亿元受让高林华创4400万股。五年后,以7.24亿元转让给丽珠集团。五年后净利润达2.09亿元。 。
丽珠集团为何突然收购天津同仁堂40%的股份?丽珠集团给出的解释是,天津同仁堂经营业绩稳定,产品独特,发展潜力良好。
丽珠集团背后的实际控制人朱宝国也不简单。他一手创办了深圳市太太药业有限公司,以销售“太太口服液”保健品起家。 2001年6月8日,太太药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上市后,太太药业营收逐渐减弱,后通过收购更名为“江安源药业”,从保健品行业转型至医药领域。 2002年,健康元成为丽珠集团控股股东。朱保国目前拥有两家上市公司:健康元和丽珠集团。
在2019胡润富豪榜上,朱保国家族以450亿美元排名第57位,排名高于好未来创始人张邦新。 2020年5月12日,朱宝国以295.9亿元位列2020年新财富500强富豪榜第82位。 2021年4月,2021福布斯富豪榜发布。朱保国及其家族以45亿美元的身家位列“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638位。
早在2002年,朱宝国以54亿元身家位居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36位时,朱宝国就曾对媒体表示,泰泰药业有13亿元“闲钱”,丽珠集团有3亿元。 “闲钱”,他每天考虑的就是如何花掉。除了通过丽珠集团投资天津同仁堂外,2020年8月,丽珠集团还提出计划将旗下子公司丽珠试剂分拆至A股上市。
三大药贡献近90%收入
上市之路历经波折的天津同仁堂,目前仍存在招股书中披露的经营问题。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天津同仁堂的大部分营收和毛利来自于肾炎康复片、血府逐瘀胶囊、血管复康片等,这三个药品的销售收入分别为5.52亿元、6.31亿元。 7.1 亿元,占比82.96%,分别占总收入的84.76%和86.85%;毛利总额分别为4.69亿元、5.40亿元、6.15亿元,分别占毛利总额的88.88%、89.46%、91.56%。 %。
图/天津同仁堂招股书
在公司2018年4月提交的招股说明书中,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产品也为上述三种,其营收合计占比超过80%。如今两年多过去了,这种产品销售高度集中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改善。天津同仁堂也在招股书中提醒,若上述药品的生产、销售发生重大变化,将对其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同时,招股书显示,公司主要采取经销分销模式,药品直销对象为经销经销商。这些经销商主要是公立医疗机构。 2018年至2020年,分销和分销分别占其收入的96.37%、98.57%和98.83%。
不过,这些经销商与天津同仁堂的合作却是“无忧”。他们一般只承担药品的配送,所有营销工作均由天津同仁堂自行完成。天津同仁堂的推广方式主要依靠第三方服务商,即与具有医疗专业背景和医疗营销经验的推广服务商合作,利用其进行市场推广。此外,还有少量的自营推广,即公司自建营销团队组织学术推广活动。
2018年至2020年,公司营销费用分别为2.56亿元、3.03亿元、3.64亿元。三年推广费用合计9.23亿元,两年复合增长率19.35%;销售费用占比82.33%。 %、85.6% 和 90.77%。 2015年至2017年,这笔费用总计6.43亿。
促销费用的增加自然会推高公司的销售费用。 2018年至2020年,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3.11亿元、3.54亿元、4.01亿元,销售费用率分别为46.64%、47.56%、49.03%。据同花顺数据显示,中信中药生产板块统计的73家企业2020年平均销售费用率为31.47%。天津同仁堂的数据明显高于其他企业的平均水平。
此外,药企的分销模式往往会涉及关联交易等风险。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向关联方销售药品收入分别为9990万元、1.16亿元、1.36亿元,占比分别为15.00%、15.62%、16.65%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招股说明书提醒,公司上述关联交易未来仍将持续。如果未能及时履行关联交易相关决策和审批程序,或与关联方的交易模式、交易规模发生不利变化,将导致业绩发生重大波动。
各类药品广告多次被指违法广告
除了前面提到的三大主力药品外,天津同仁堂还销售元胡止痛片、牛黄解毒片、清咽片、关脉通片、脑血栓片、腰痛片、风湿冷痛片、延寿片等。汀力草颗粒、精制狗皮软膏等药品涵盖片剂、硬胶囊、颗粒剂、糖浆、口服液、口服溶液、橡皮膏、粉剂8个剂型。
然而关脉通片、延寿片却是因发布违法广告而被“点名”的常客。
2010年,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称,天津同仁堂集团有限公司的“葶苈草颗粒”、“同仁堂延寿片”通过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
2012年,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举报天津同仁堂旗下“同仁堂延寿片”利用新闻报道发布涉嫌虚假违法广告;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在通知中表示,这些广告属于宣传性质,消费者切勿相信。他们在销售医疗技术和产品时,以专家、患者的姓名、图片为证,宣扬疗效和治愈率,使用保证治愈的绝对语言来误导、欺骗消费者。
2014年4月,北京市食药监局公布违法广告,显示天津同仁堂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同仁堂冠心通片”发布了6条违法广告。
2016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知称,天津同仁堂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药品“冠脉通片”为处方药,不得在大众媒体上宣传。它通过报纸媒体发布虚假广告,声称“这是第一种服用的药物”。第一阶段,胸闷疼痛、心慌气短、乏力等症状逐渐消失;第二阶段服用,轻度心脏病、心绞痛、冠心病逐渐康复。”
同年,天津同仁堂风湿冷痛片被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通报批评,并禁止相关广告。
2016年,此类问题集中爆发。天津同仁堂招股书显示,2016年广告费用达到956.6万元,是2015年的6.86倍。
涉嫌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的背后,天津同仁堂药品质量如何?天津同仁堂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因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重大纠纷。但2020年7月14日,因该公司生产的元胡镇痛片(批号:JP24001)检验结果不符合相关规定,被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对此,天津同仁堂表示,“上述处罚不构成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就上述问题,AI财经联系天津同仁堂,但截至发稿,对方尚未回应。
图/视觉中国
此前,2014年,张燕森旗下的狗不理集团有限公司也曾试图进攻A股,但随后被终止审核。母公司尝试上市失败后,狗不理集团旗下的天津狗不理食品有限公司于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然而,狗不理多年来业绩表现平平。 2020年6月,狗不理被新三板退市,但随后因“差评警报”事件陷入舆论漩涡。
那么这一次,张燕森控股的天津同仁堂寻求上市,但能否成功呢?毕竟,这里只是张燕森资本领地的一个组成部分。天眼查信息显示,张燕森在94家公司任职,是17家公司的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