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批发市场外迁加速:疏解121个市场,减少营业面积115.1万平方米
批发市场缓解人口外流,牵一发而动全身。作为大量淘宝店、服装零售等的货源地,大批外来人口已经离开核心城市,流向成本相对较低、产业容易聚集的周边地区。在各地积极配合下,批发市场去中心化正在加速,但重建商圈既需要时间,也需要市场。这个行业必然会经历一段艰难时期。
现状
加速人口外流
●易121市场
●营业面积减少115.1万平方米
●撤出21000个摊位
在京津冀一体化和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的背景下,北京批发市场外迁加快。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5年前6个月,北京共下放商品交易市场121个,营业面积减少115.1万平方米。平方米,占总面积的8.2%;租赁摊位减少2.1万个,占摊位总数的9%。其中,已放松关闭的市场包括北京市民熟悉的虹桥天乐玩具市场、天浩城服装市场。
天浩城服装市场位于北京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聚集圈——东票。该地区的权力下放步伐也在加快。北京市西城区北站区建设指挥部9月下发《致动物园商圈之友的一封信》称,北京市政府拟在今年年底前完成20万平方米市场缓解工作,并于2016年完成全年全部救灾任务。 2015年下放任务为星光大厦、中和市场、天河白马、万荣商城、聚龙市场等市场; 2016年下放任务为世纪天乐市场和东鼎商城。
北京最大的批发市场交易场所大红门地区有活跃市场45个,分别占全市和丰台区市场数量的6.2%和57.7%。目前,大红门地区已关闭4个市场:世贸中心(北京)国际皮革城、天海服装批发市场、锦绣联阳发市场、京都轻纺城。四个市场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商铺4200个。
业务升级
●改造成购物中心
●打造自己的品牌
●发展电子商务
批发市场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是向高端零售迈进,业态转型升级。去年底,位于三里屯核心商圈的雅秀服装市场正式闭馆整修。经过10个多月的改造和招商工作,雅秀服装批发市场以三里屯雅秀购物中心的面貌重新亮相。新雅秀将分散的小店铺重新划分后,现有店铺多为大型店铺,三层以高端服装定制为主。将批发市场改造为购物中心,在业内并非首例。原大康鞋城也于今年9月转型为越秀城。
除了升级为购物中心之外,利用现有资源改造品牌设计中心、转型为品牌孵化器也为不少服装批发市场提供了转型思路。今年4月,同陂商圈万荣天地市场改造升级后开业。万荣天地开设韩国馆、欧美馆、国内自主品牌。它还计划在地下二层引入T台和设计师作品。房间。
发展电子商务也是批发市场转型的主流方向。被光辉东方收购后,东陂商圈最大的企业世纪天乐宣布,计划三年内投资5亿元,打造全国首家专业时尚批发电商公司“东陂网”。然而,经过多次升级改版的东皮网,依然无法成为国内知名的专业批发网站。世纪天乐还发力开发移动终端,包括动皮App、微拍等移动终端设备均已上线。还与东皮网实现了“三网合一”,让商户可以进行网上交易。
开抢商户
●多地蜂拥而至
●集群效应尚未显现
●配套设施亟待完善
京津冀一体化和北京批发市场搬迁,将为天津、河北带来商机。去年以来,白沟、永清、天津西青区、廊坊等地开始争夺东陂、大红门等服装批发市场的商户。今年4月,石家庄乐城国际商贸城完成与北京、大红门两个服装批发市场分散总部对接,拟投资总规划建筑面积2600万平方米,规划商品交易、仓储物流、工业拥有加工、生活、商业等配套设施,规划建设面积打造亚洲最大的商业集群。
与石家庄一样,白沟推出了年产值628亿元的箱包产业,带动服装、针织、塑料、毛皮等产业集群发展。上游涉及产品研发,下游拓展至渠道建设、物流配送;天津西青区卓尔电商城仓库仓储、物流、金融、电商等服务及一站式解决方案吸引北京批发商户;永清以国际服装城为重点,通过签约的670家服装制造企业打造商贸城、品牌总部基地和文化博览园,打造产业集群。
但当前的现实问题是,与批发商户密切相关的生活配套设施亟待完善。天津市西青区承诺打造工商、税务、子女就学等绿色通道,帮助商户顺利搬迁。同时,首批签约商户入驻,享受十年房租三年、物业费一年的优惠;白沟还建设了一所医院、三所学校等配套设施来吸引北京客商。
趋势
探索电子商务
●尝试批发O2O
●从2B到2C
●交易规模预期
电子商务是批发市场转型的突破口。从目前来看,单个商户或批发市场很难运营专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因此,批发市场应联手打造共享电商平台或利用第三方专业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将线上流量引向实体市场,吸引更多客源。新发地市场目前通过新发地生鲜网和新发地农产品电子交易中心两个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线上业务。
加大O2O是今年不少企业转型的重要方向。批发市场以线上为主,利用线下实体店进行展示和体验,也在尝试O2O模式。
据介绍,新发地未来还将尝试在北京城区发展农副产品O2O体验店,实现线下体验、线上购买的模式。同时,为了节省成本,不少服装批发商只在天津、河北等租金成本较低的地区开设小型线下店或开设体验店进行展示和体验。大多数订单都是在线完成的。
微批是世纪天乐服装批发市场旗下的移动批发购物平台,以O2O模式运营。同时,因为线上空间无限,尤其是快速的移动互联网,它慢慢开始尝试从2B交易方式向2C、2B模式转型。发展后,微店、微商等模式开始流行。批发商品从2B向2C的转变,拓展了传统销售渠道,也为批发商提供了接触线上用户的机会。这对于电子商务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向西走
●辐射中西部
●商业精神难聚
●抱在一起取暖
沿海省市大中型商品交易市场向中西部地区辐射加快。目前,在中国商会2012年提出的“百城万亿”成长发展计划中,云南、贵州、四川、重庆、陕西、甘肃等省市占参与伙伴城市的一半。中西部地区的扩张,批发市场的整合也在加速。据中国商业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每年联合发布的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统计信息显示,去年全国年成交额亿元以上的批发市场有5023个,其中66个较2013年有所减少。中国专业市场环境目前面临经济放缓、投资过度、利润下滑等因素。北京、广州、郑州、成都等许多一二线城市已将批发市场迁出市区。
虽然市场和当地政府在房租、税收等多方面给予优惠,但新市场人气不足、客流难以保障、配套设施不完善、品牌效应不足等是很多商家不敢入手的主要原因。不愿意搬家。因此,对于批发市场业态来说,搬迁整合只是形式,科学集聚或许才是最好的出路。批发市场最初一般是由商家自发聚集形成的,缺乏组织和定位。同时,涉及的行业多为产业集中度较低的行业。但批发市场聚集可以避免行业内不必要的内耗,使商品和产业链互补。并形成集团的竞争优势。同时,群体供热可以提高交易信息密度,降低产业链上下游的生产和流通成本,吸引更多的贸易伙伴,形成规模效应。
只需要升级即可
●生活需求市场内外拓展
●形象市场重在打造品牌
●自主研发市场原位升级
在批发市场搬迁浪潮中,仍有一些批发市场无法搬迁。作为北京的菜篮子,新发地承担着北京80%的农产品供应。虽然是批发市场,但北京的刚需市场是北京的核心功能。不过,对于一些不适应当前市场发展的低端交易、仓储物流等业务,新发地也开始逐步实施内外拓展的计划。据悉,未来三年,信发将在原址进行升级改造,建设占地229亩的蔬菜交易中心和占地181亩的水果交易中心,以立体交易中心取代分散的交易市场。对外拓展方面,新发地正在高碑店建设分市场,主要承担加工、包装、仓储服务,有效化解北京的压力。
除了新发地的急需市场不会搬迁外,虹桥市场也将被保留,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国际品牌形象。虹桥市场计划救助低端小商户200户、400人,计划三年内完成共救助300户、600人的任务。市场已开设珠宝定制中心和原创珠宝设计中心。未来,虹桥市场将走原创设计、高端定制珠宝的路线。具有相当自主研发能力的雅宝路市场也被保留并进行了原地升级。据了解,目前雅宝路市场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具备自主研发能力。三年内,原批发市场将转型为孵化器,培育新的创意设计业态。到今年年底,该地区出清市场数量将达到80个。
北京商报记者 李铎 孙启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