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肉毒素:安全使用与真伪鉴别指南
说起肉毒毒素,可谓“谈毒变色”。事实上,虽然肉毒毒素确实“有毒”,但经常使用肉毒毒素药物不仅可以达到“瘦脸除皱”等医美效果,还可以用来治疗“斜视、眼肌痉挛、面部麻痹和面部肌肉协同”。然而,如今的医美市场鱼龙混杂,如果使用劣质甚至假冒产品,不但不能美丽,甚至可能“毁容”,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主任医师王丹如、主治医师陈刚为大家带来了。科学认识“肉毒毒素”,教会大众如何辨别Botox产品的真伪。
肉毒毒素到底是什么?真的有毒吗?
陈刚介绍,肉毒毒素是致命的肉毒杆菌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神经毒素蛋白。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肉毒杆菌毒素对人类的致死剂量为1钠克/公斤体重。也就是说,1克肉毒毒素可以杀死200万体重50公斤的人!
肉毒杆菌毒素的正式发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的一次“香肠中毒事件”。在这次中毒事件中,人们吃了一种未充分腌制的火腿。结果,他们都出现了神经毒素中毒导致的瘫痪症状。 1817年,德国医生克纳首次准确完整地描述了“食源性肉毒杆菌中毒”的临床症状:中毒者死于继发性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并推断毒素通过了封锁运动神经系统信号转导发挥作用,而感觉神经信号转导保持完整。 19世纪末,比利时微生物学家从剩下的火腿中分离培养出肉毒杆菌,并首次描述了肉毒杆菌中毒的病因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因战争后勤需要而大量生产肉罐头的同时,肉毒杆菌毒素中毒的案例也越来越多。 1920年,一位瑞士裔美国兽医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加热方法,可以有效预防肉毒杆菌毒素中毒。二战期间,美国陆军化学部队在马里兰州开始研究肉毒杆菌毒素的武器应用。从此,肉毒毒素开始发挥化学武器的作用。 1949年,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发现,肉毒杆菌毒素通过作用于神经末梢,麻痹胆碱能区的肌肉,导致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麻痹。基于肉毒毒素的作用机制,科学家们开始将肉毒毒素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并首先用于治疗“斜视”。
如何辨别Botox产品的真伪?
目前,A型肉毒毒素作为临床治疗药物;我国市场上常用的产品有“恒力(中国兰州)”、“Botox(美国)”、“Jix(英国)”等。
王丹如说,“在门诊就诊过程中,我们遇到过多起在正规医疗机构注射来历不明的肉毒毒素产品而导致中毒的案例。因此,我们多次向公众宣传肉毒毒素是一种‘麻醉药品’,是严格控制的特殊药品,必须由符合资质要求的医疗机构有资格的医生处方和使用。”
除了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有资质的医生进行诊治外,如果您对正在使用的药物有疑虑该怎么办? “一是可以检查药品包装,看是否完好;二是看是否有激光标识,甚至可以利用支付宝、微信的扫描功能,查看包装上的药品电子监管码来识别。真实性。”她补充说,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进口的肉毒毒素和普通药物也有中文包装。
医学美容有风险,选择时需谨慎。正如专家所说,肉毒毒素因其用途多样而被称为整形行业的“瑞士军刀”。使用得当,它是医生手中一把精准的“手术刀”;但如果使用不当,它甚至可以成为战争中的“屠刀”。 “再次提醒各位爱美人士,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有资质的医生进行诊疗,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