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新型知识产权犯罪:奢侈品包改制案揭示的法律风险与警示
“NEVERFULL 在几秒钟内变成 MINISPEEDY”,
“给我一个旅行包,给你三个包,
圆形蛋糕+PETIT SAC PLAT+NANO”
将闲置包包改造成当季新款式,
我们只收取新包价格的 1/5。你兴奋吗?
当心!你已经踏入
新型知识产权犯罪雷区
近日,长宁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假冒注册商标仿冒奢侈品包包案件。改签合同的业主严某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30万元。记者查阅相关文件发现,严某也是该市首例因“转包”被判刑的商人。
直播间里,合同修改生意火爆
“大家看这里,有一个NEVERFULL白色棋盘格大包,这么大的包可以直接换两个新包!如果家里有LV旧包又喜欢新的,可以直接去拿我们的照片,第 6 号,2080 年,固定价格!”
在严某公司的直播间里,“以旧换新”是一项热门业务。每次直播期间,粉丝们都热情观看套餐修改过程,并踊跃下单。
如此低廉的价格,旧的LV包包可以“变身”成当季新品——这种运营模式是如何实现的呢?
2021年4月,颜某等人成立合伙企业,从事高档皮具的清洁、保养、维修,以及二手高档皮具的买卖。公司成立一个多月后,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严某有了进一步拓展业务的雄心。他从朋友那里听说了奢侈品改造业务,认为这样可以吸引新客户,同时也能建立品牌影响力,于是他果断加大了改造业务。
该业务的总体运营模式是:公司让客户提供正宗的奢华旧皮包,通过拆解包包、切割原皮、添加仿冒五金件等方式,将其改造为新皮包进行销售,并基于转型的难度。收取2000元至4000元不等的费用。
为了吸引顾客,颜老师在线上线下“引流”上花了不少心思。颜某聘请了负责文案和摄影的工作人员,并通过短视频平台的直播和短视频进行推广。同时,他在上海多个辖区开设了线下门店。除了提供重新包装服务外,他还经营高档箱包、皮具、鞋子和靴子的专业维修、清洁和护理服务。客户表达更换套餐意向后,客服会根据经验推荐套餐款式,并与客户确认价格。之后,公司从店里取出皮包,公司设计师根据官网图纸或市场上流行的款式制作图案后,开始对包包进行修改。近两年来,该公司利用上述手段非法制造假冒LV品牌商标皮包,总营业额超过150万元。
调查:数千元正品包包变成假包
记者在“小红书”平台输入“包包改装”等关键词,弹出数百条与奢侈品包包改装相关的视频。记者了解到,奢侈品包包翻新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消费者提供旧包包,商家进行翻新。根据款式和工艺不同,收费一般在1000元至3000元不等;第二,商家提供皮革材料,商家根据消费者的要求进行翻新。按需定制。改造后的成品包装价格一般是专柜价格的五分之一左右。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往往很骨感。很多改装过包包的消费者都抱怨改装后的包包效果并不理想。消费者王女士表示,她曾经花18000元买了一个三色LV贝壳包,但用了几年就觉得腻了。当时,她看到网上推荐的分装商家,于是找到了分装工作室,并支付了3000元的分装费。等了三个半月,当她收到改装后的圆形蛋糕袋时,她感到很失望。 “包上花的位置和原来完全不一样,一看就可以说是假的。”王女士后悔了。 “现在卖不出去,我把真包换成了假包。”事实证明,即使是消费者自己提供包装材料也只能保证包装材料是正品。由于每个包包的款式不同,使用的五金件也不同,所以商家需要使用一些假冒的五金件来制作包包。改装过的包失去了原有的回收价值,在那些购买二手奢侈品包的商家眼中就成了假包。
“涂改正品行为”被认定为假冒注册商标罪
严某等人被捕也与重新包装销售假货有关。王女士在直播间看到了颜氏公司改装奢侈品包包的视频,于是联系客服,最终同意以1999元的价格购买一个包包,然后支付了3880元的加工费定制了两个包包。 LV标志。包。王女士收到包后发现,无论是皮质还是五金件都与正品相差甚远。她怀疑这是假货,并向警方报案。
2022年12月7日,警方在本市松江区抓获犯罪嫌疑人颜某等人,查获涉嫌假冒LV品牌包包16个、拆改LV包包47个、其他品牌包包11个、LV皮卷、皮块、挂件、制袋模板、制袋模具、五金件、电脑机箱等。
检察官表示,与一般的奢侈品仿冒不同,这种新型再包装业务的主要成分是真皮制品。但如果里布、牛皮、拉链、纽扣等配件不足以满足正品包包的需求,商家就会购买假冒的带有品牌标志的五金件和内衬,添加到改装包包中。针对本案,主诉检察官指出,将LV销售的A型包改为B型包,属于改变原有产品形态后,未经品牌权利人许可,使用他人商标的情况,无形中侵犯了LV销售的B型包。挤压市场份额。 LV品牌B包的潜在市场份额应被视为侵犯LV品牌权利人的商标权;购买的假冒五金配件即使没有贴有标签,也应视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由于“LV”字母和棋盘图案都是LV品牌权利人注册的商标,因此都具有商标识别的功能。
对于本案“涂改真皮包”的行为是否构成刑法意义上的假冒注册商标罪,或者能否根据“权利用尽原则”排除商标侵权,存在较大争议。民法中的“。为此,长宁检察院向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申请特聘具有丰富商标执法经验的助理检察官参与本案审查。结合商标法的立法意图和商标侵权执法的实践经验,明确“权利用尽原则”是为了解决商标权人的专有权与消费者的所有权之间的冲突。合法购买商品的实体可以转售该商品,前提是商标与商品的组合以其原始形式在市场上流通。但本案中对正品皮包的改造,本质上是创造了一种新的皮包并投放市场,而不再是原来的产品。侵犯了权利人注册商标的市场控制和质量保证功能,不再符合“权利用尽”的要求。 《原则》适用条件应确定为假冒注册商标罪。
温馨提示:面对“换包”请谨慎
长宁检察院经审查认为,被告人颜某等人未经注册商标权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条的规定。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假冒注册商标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日前,法院提起公诉后,相关人员被法院定罪,判决已生效。其中,主犯颜某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30万元。同时,长宁检察院还配合法院对涉案公司开展企业合规工作,通过合规改革保障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优化保护营商环境。
此外,记者了解到,不仅涉案转包商家将面临刑事处罚,购买转包业务的消费者也可能面临“钱财两败俱伤”的境地。张女士是严某案的委托人之一。当她在线下做LV包包护理时,客户经理向她介绍了将旧包包翻新成新包包的业务。客户自己的旧包包原材料可以用来拆解,改造成想要的LV包包款式。丢失的硬件也可以由商家更换。完全的。于是张女士选择了款式,随后付款,修改费为2800元。由于包包上原来的五金件与想要的款式不兼容,客服告知张女士,该五金件是从广州进口的高仿五金件。虽然她的包包已经被改装过,但因为颜的事件,这些改装过的包包已经买不到了。
检察官提醒,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和人们消费需求逐渐多元化,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呈现专业化、规模化趋势,新的犯罪手段应运而生。面对低价改装名贵皮包业务时,请务必谨慎,否则可能面临侵犯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