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成非法现金贷新战场,黑贷伪装上线引关注
看书、玩游戏、订餐……微信小程序自去年1月9日正式上线以来,为近9亿微信用户提供了诸多便利。记者调查发现,由于激活成本低、无需编写代码、微信平台用户量大,一些非法现金贷伪装成小程序,继续违规从事贷款业务。
“黑贷”转战小程序,一家企业收到千余投诉
2017年12月,银监会、央行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明确要求暂停设立新的网上(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对无特定场景、指定用途的网络小额贷款公司暂停发行。贷款金额。
近日,记者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贷款”,列表中出现了数十个相关小程序,如个人无抵押贷款、黑户新增贷款、即时贷款等,金额从200元不等至10万元。不管怎样,他们都声称“借钱方便快捷”。
记者一一排查与贷款相关的前30名小程序,发现8家小程序的法人主体在工商登记信息中具有小额贷款经营资格,其余小程序基本都是非法贷款业务。这些小程序分为几类:
通过小程序向网贷APP引流。在一款名为“贷王”的小程序中,填写手机号码和验证码后,记者被引导至手机应用商城下载一款名为“贷钱”的APP。用户协议显示,该APP属于上海腾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经查询,该公司工商注册信息显示的经营范围明确规定不得从事增值电信、金融服务等业务。 。
在“聚投诉”平台上,针对该公司的投诉已达1000余条,主要涉及“变相收取高额利息”、“暴力追债”等。
打造类似“贷款超市”的小额贷款平台。在一款名为“贷款哪儿找”的小程序中,其服务对象被列为“书报/音视频/电影/游戏/动漫”,但小程序中却包含了“校园贷”和“工资贷” 。 《公积金》等多项网上小额贷款。
记者核实发现,大部分匹配小额贷款的小程序法人机构都以“巧立名目”的方式超范围经营。
其中个人贷款十分猖獗。在一个名为“贷款航空”的小程序中,有一个咨询“贷款计划”的深圳手机号码。记者拨打电话后,他提出每月借5000元周转,对方提出月利率20%的“斩首贷”,条款是:即借5000元,实际金额收到的才4000多,一个月后必须付款。本金和利息为6000元。
记者发现,这些明显违法的现金贷小程序与合规网贷公司的小程序混杂在一起,用户很难辨别哪些是合法的。
如何启动非法现金贷小程序?
据了解,腾讯对小程序的上线制定了具体规则,包括“个人小程序每个历年有两次改名的机会,非个人小程序必须通过微信认证修改”和“小程序头像和介绍可以在一个月内更换。”修改5次”、“服务范围每月可修改一次”、“特殊行业需要特殊资质”等内容。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贷款小程序多以个人名义开设,服务类别包括综合生活服务、公关、推广、市场调研、家政服务等。
某知名现金贷公司业务负责人表示,监管新规出台后,一些非法小贷公司网站被取缔,于是他将目光转向了小程序等平台。 “因为开通成本低,不需要写代码,而且微信平台的用户很多,都愿意来这里搭建平台。之所以设置品类,主要是因为以避免监管审查。”
为了了解现金贷小程序上线的难度,记者通过网络查找了一些小程序“代理开发者”,以某银行福州分行业务代表的名义向他们询问了小程序的上线流程。贷款公司。
据一位“开发者”介绍,小程序应用一般可以分为个人应用和企业应用。企业应用需要工商营业执照等信息,个人应用则不需要证明,但缺乏近距离和支付功能。
他建议记者,如果没有取得相应资质,可以以自己的名义申请不需要营业执照的类目,比如家政、美容等,审核通过后,可以将内容改为被显示。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人投诉,账号是不会被封的。
另一位小程序“开发者”表示,如果你不在小程序上进行交易,只是创建一个扫码页面来吸引流量,平台不会轻易封禁你的账户。
30日,记者就上述问题写信给微信官方。对方回复称,在小程序预审核方面,微信官方目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核:
1.小程序主体真实性审核
2、审核小程序账号的基本信息,如名称、Logo、简介、类别等;
3、特殊行业类别需增加符合法律规定的资质。例如,非银行机构从事、提供借贷或者借贷信息服务的法律、监管依据,以及相应的资质文件必须报送审核;
4、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公众账号、小程序主体信用识别能力,及早发现违规主体账号。
记者还获悉,针对多个成功推出“捉迷藏”的黑贷小程序,微信目前已根据关键词策略清理了数百个恶意“借贷”小程序。对于小程序名称与类别不符的情况,我们也已开始调查处理。
发稿前,记者发现相关小程序已无法通过“贷款”、“现金贷”等关键词搜索到,但可以通过“第二”等非法现金贷行业特有的词语搜索到相关小程序。贷款”、“设立”和“黑账户”。 。而且,在“曾经使用过”项下,记者前几天打开的贷款小程序仍然可以登录。
此外,微信小程序也成为售假的新阵地。 “高仿手表”、“精仿鞋”、“高仿奢侈品”……如果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相关关键词,就会出现数百个卖假货、仿品的微信电商小程序。微信近期发起打假小程序专项行动,永久下架875个假冒小程序。但记者发现,不少小程序中仍存在高仿产品出售。律师表示,销售假冒产品或者侵犯他人商标权,情节严重的将触犯刑法。
有人在小程序里卖高仿
一档名为“高仿表,博雅名表复刻表”的小节目显示,店里出售各种精仿表和高仿表,而且都是一手货源。进入店内,页面展示了卡地亚、浪琴、欧米茄、劳力士、万国等多个知名品牌的腕表。另一个“精仿奢侈品批发”小程序则展示了多款奢侈品包包、皮带、鞋子,包括LV、Gucci、Prada等品牌,风格各异。另一个“高仿手机、精仿手机批发网”展示了包括iPhone、三星等在内的众多知名品牌手机。据店家介绍,店内手机均为精仿、高仿产品,并支持批发。名为“高1仿鞋莆田鞋精仿鞋源头代理”的小程序自称是“专注于莆田鞋高仿鞋的顶级源头”。莆田生产的耐克、阿迪达斯、NB等运动鞋品牌均为假货。
据统计,微信小程序中销售仿制品的小程序超过1000个。为了抵制小程序的命名审查,这些小程序在“高仿”、“精仿”等敏感词之间添加了一些字符,如“高A仿”、“精仿”。然而,这些小程序字符在搜索时会被系统自动忽略,用户只要搜索“高仿”、“精仿”等关键词,就可以搜索到这些小程序。
小程序开发仅需150元
那么在小程序上开店复杂吗?一位小程序电商店老板告诉记者,他和几位同行业的朋友找到了专门制作小程序的网上商家帮忙设计和制作。他只需要提前登记一下就可以了。
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小程序”,出现了多家帮助开发、定制、设计小程序的商家。其中一家门店表示,可以帮助顾客提供各类小程序功能模板,并询问记者需要什么类型的小程序。是“简单的店铺展示、企业展示、服务预约、商城交易,还是个性化多功能”小程序?当得到“我想卖一些包包或者手表”的答案时,对方立即询问是否有认证公众账号、小程序账号、营业执照。对方表示,如果不具备上述资质,将无法创建认证公众号,只能帮助创建展示小程序。也就是说,它只包含少量的图片、文字等,并不包含支付等功能。
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小程序,这些商店的报价从150元到200元不等,并表示“1-2天内”完成。
一位小程序开发者告诉记者,他们设计制作完小程序后,还要提交给微信审核。因此,他建议冒充高仿货:“小程序的名字不要太霸气,也不要直接把大品牌的名字放在上面。”
另一位卖家告诉记者:“名字会以‘附近家政12354’开头,审核通过后改成你想要的名字。”他说,个人能做的类别很少,只能是看家和开车。这些不涉及食品或促销类别,因此,为了避免审查,有必要先想出其他名称。当记者追问,“如果微信发现了,这个小程序就白费了。”如果没人抱怨的话,你就没事了。”
小程序为电商带来流量
小程序为何成为微商打假的新阵地?一位小程序电商从业者告诉记者:“小程序对电商特别有吸引力,因为目前电商面临的问题是流量的固化。微信是一个巨大的流量池,所以小程序的出现激发了电商流量的可能性,包括转化、复购等。”
在2018微信公开课PRO版上,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表示,微信目前月活跃账户近10亿,小程序希望成为未来沟通的信息载体和互连。成为一切事物的表达语言。张小龙表示,“其实会有很多电商企业会以小程序为形式,做出很多非常有创意的电商应用。我们特别鼓励这样做。”
专门从事小程序电商的平台“SEE小店”表示,张小龙强调“小程序并不是专门为电商准备的”。其实这只是说明小程序电商变得如此之快,张小龙需要澄清一下。潜台词其实是针对小程序的。对程序化电商的巨大肯定。
微信近日也发现了这一现象,并于18日发布公告,永久下架875个“假冒高仿”小程序,并限制注册审核通道。微信表示,“假冒高仿”小程序账号与平台存在恶意对抗,未来将持续清理此类问题。
小程序假冒销售难以杜绝
然而,仅仅去除“假冒高仿”小程序还不够。小程序中销售高仿商品的店铺依然不少。北青报记者发现,部分企业在注册账号或在假货高频类目中搜索“奢侈品、名表、女包”等关键词时,仍然存在假货痕迹。比如“女包”、“新款女包皮具商城”、“名表名表”等小节目,虽然名称上没有注明“高仿、精仿”,但这些小节目的介绍节目依旧是“国际奢侈品包包、女包、男包、一手货源……”或者“专业手表批发、顶级表厂货源,有假货也有真专柜品质。”由此可见,它们仍然是卖假货和仿品的小程序。
上海京衡律师事务所律师于超告诉记者,所谓高仿奢侈品大多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或驰名商标近似的标志;二是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或驰名商标近似的标志;第二,使用与他人知名产品相同或相似的产品。名称、包装、装潢可能引起混淆和误解的;第三,该产品与他人产品的外观设计专利权相同或者近似。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涉嫌欺诈的,消费者可以要求销售者退货、赔偿损失;如果卖方明确告知买方所售商品为假货,其行为虽不构成欺诈,但不构成无商标权的欺诈。未经对方许可使用注册商标,涉嫌侵犯他人商标权的,商标权人可以要求行为人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如果销售金额较大,也可能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刑法第214条规定,销售明知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且销售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平台亟待加强小程序审核监管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教授表示,微信小程序作为新兴的开放平台工具,具有强大的网络引流效应,对活跃在金融科技领域的个人和企业更具吸引力。互联网领域。平台经营者应承担更大的监管责任,从而倒逼其加强对开发商的约束。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薛军教授告诉记者,由于我国电子商务法尚处于草案阶段,对微信小程序等的管理主要依据《电子商务法发展管理暂行规定》。 《即时通讯工具公共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层面标准较低,监管质量难以提升。
杨东建议,网信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安部门等应采取联合措施,对确实存在违法行为的企业和个人依法予以处罚。
薛军认为,一方面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强化法规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应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处罚措施,包括:完善开发者实名制、建立多重违规者“黑名单”、加强对小程序核心内容审核的技术手段,以及分类小程序系统。
有专家建议,微信小程序应该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一键投诉”和高效的“投诉反馈”机制。
微信表示,欢迎提供更多线索并举报违法小程序,希望与开发者和用户共同打造健康的小程序生态。
来源:新华社(xinhuashefabu1)、北京青年报-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