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算力供需精准匹配?成都智算中心专家探讨提升算力利用效率
封面新闻记者 欧阳红宇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层支撑,为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但我国算力资源分散,提供算力的实体众多,呈现碎片化特征。那么,如何实现算力供需双方的精准匹配呢?
10月29日,在成都智能计算中心举办的算力供需专场对接会上,多位行业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亟需对接算力供需,打破算力流通壁垒,从而提高算力利用效率。 。
当前,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不断催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助力各行业加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成都为例,目前算力供应较为丰富。
成都智能计算中心智慧城市运营总监廖贤认为,应通过加大技术投入来提高算力利用效率。以成都智能计算中心为例,他表示,借助基于华为升腾AI基础软硬件的AI集群,算力已经达到300P,还有燧原算力30P,这已应用于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金融等场景应用示范,实现“产”“学”“研”“用”全产业链端到端开放。
大规模算力供给的结果是成都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的打造。数据显示,成都已建成大型数据中心9个(标准机架3000余个),产业规模800亿元,已注册大型机型8个。
但相关专家表示,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四大挑战:高质量数据集不足、价格战挤压企业生存空间、产业生态不完善、外部竞争压力较大。
对此,业内人士建议,行业应重点关注优质数据集的市场化供给和流通、计算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发展、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的创新应用,推动多元化聚集。产业要素、产业集群、产业发展。生态跨界融合,打造“数据+算力+算法”的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式全要素产业生态系统。
“代理模式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必然趋势。”明图科技副总经理周波表示,以深度垂直模型为研究对象,以商业智能应用场景为目标导向,智能数字人已应用于企业管理、政府服务等领域。 、教育管理、健康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应用。中鱼互动CEO任兴认为,从“制造商到工厂”的D2M模式将是商业的未来,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