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张女士发现儿子床头恶搞糖果,如今的恶搞零食毫无下限?
近日 ,深圳有位张女士 ,在其14岁儿子的床头储物盒里 ,发现了一堆疑似“计生用品”的盒子 ,张女士仔细查看 ,里面装的竟然是一种“恶搞糖果”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 ,发现有几十家店铺 ,将零食包装成恶搞礼物 ,这些零食售价在几块钱到十几块钱之间不等 ,大部分是以“礼盒装”形式售卖 。(11月29日 《北京青年报》)
去问一下,当下恶搞零食都有什么呢,除了那种包装成猪饲料、狗粮袋子的零食套装之外,最让人担忧的就是包装成卫生巾、避孕套之类物品的各种各样美味小吃,后面这些从外形来看跟真的几乎完全一样,虽说称作甜食,然而在包装上却不存在任何食品成分标记,不符合食品生产的相关规定,而且迷惑性挺大比以前,如今所说的恶搞零食可是真的毫无底线 。
且不说,这般包装是不是侵犯相关厂家的包装版权,当这类糖果进到孩子们的课桌,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肯定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大家都知道,未成年人对新鲜事物满怀强烈好奇心。今天习惯接触恶搞零食,明天就有也许对真品感兴趣。在性教育还没有完全普及的当下,部分恶搞零食对未成人精神世界的污化影响不容小觑。
儿时,整蛊恶搞玩具不断涌现,有弹蟑螂的口香糖,有似粪便的小零食,有蹦出假蛇的薯片罐等。不可否认,好玩是孩子天性不错,但自认为无不伤大雅的恶搞,未必没坏处。仍是那句俗话,当事人觉得好笑才叫“开玩笑 ”。孩子间不同程度的恶搞整蛊,伤害有大有小 。
存在未成年人网购或者使用恶搞零食的情况,这是因为他们清楚在自身当下所处年龄段并不适宜接触这类所谓的“成人产品”。把带有情色属性的恶搞零食放进同学的抽屉或者书包里面,然后进行嘲讽、挖苦,甚至还会去告状,中小学生的恶搞行为基本就是如此这般。然而由于对情色属性缺乏清晰的认识,这些恶搞零食极有可能变成校园欺凌的一种工具,从而衍生出歧视、勒索并伴有威胁等诸多不良情况。无数的相关案例都已经证实了,绝对不能够轻视青少年阶段出现的霸凌问题,哪怕是小小的一个玩具同样很可能引发比较严重的后果。
这些有着恶搞性质且没有合法标识的零食,很明显难以在线下实现流通,只要对线上传播范围进行控制,便能够防止它们进入到未成年人的视野之中。依据《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所显示的内容,我国未成年网民数量达到了1.83亿人,其中网上购物活动所占比例为23.6%。在当下未成年人触网率较高这种情况下,对于此类可能会渗入青少年群体并产生不良影响的恶搞产品,应当进行严格控制。
要求相关部门跟电商平台取得联系,赶快取缔网上存在的、不符合规定的恶搞零食,追根溯源找出生产者。并且跟教育部门协同起来,加大对未成年日常游戏的教育工作。 提醒孩子们,要把控好恶搞玩笑的尺度,别把恶搞零食当作平常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