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铃买回家后,经常被当作晾衣架使用,3月《运动医学杂志》公布了一项研究数据,表明使用高脚杯深蹲锻炼时,股四头肌的激活程度比杠铃深蹲要高出15%,这一发现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导致很多人开始重新关注那些早已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哑铃。
简而言之,不要再自欺欺人地认为“设施不齐全的话锻炼了也毫无意义”,那套包含27个动作的训练计划已经将全身肌肉锻炼得清清楚楚,所欠缺的不是器械,而是完整的训练方案。
居家党最烦的是重量不够。
早有研究规划好:用20至30分之一的最大重量,再搭配血管受压装置,同样能让肌肉纤维承受巨大压力。
用通俗的话讲,只要给10公斤的哑铃加上辅助工具,就能获得相当于20公斤的锻炼强度,同时不会压迫膝盖和腰部,即便是身体恢复期的训练者也可以体验肌肉泵的快感。
再怎么偷懒,智能哑铃也能把每组次数、运动节奏和消耗卡路里都同步到手机里,这些数据不会说谎,一旦出现摸鱼行为,系统就会立刻亮起红灯进行提醒。
下肢先整明白。
单腿站立是入门必备动作,手持一件小重物可以改善体态问题,比徒手蹲起更加稳固。
提高难度换分腿下蹲,臀部和大腿分开的程度非常明显;臀部向上顶不必觉得难为情,上臀变圆润了,牛仔裤可以加大一码。
大腿后侧肌群不应只关注传统硬拉动作,单腿罗马尼亚式硬拉能够同时强化脚踝的平衡能力,有助于远离跑步时可能引发的膝盖问题。
上半身别瞎抡。
单臂划船时,肩膀要放平稳,背阔肌才能充分向外伸展;卧推时,哑铃要比杠铃低两厘米,胸部两侧才能更加紧凑。
侧平举手肘略内扣,中束立刻鼓小包,穿T恤才有“架肩”效果。
手臂日别只蹲二头,过顶臂屈伸把长头拉满,正面才能撑爆袖口。
核心不是仰卧起坐。
独臂农人迈步,身躯挺直,气息沉稳,腹部力量是长期支撑练就的;手臂失去作用时,匍匐前进,下腹剧痛,感觉比做仰卧起坐更费力。
整个流程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包含九个环节,每日轮流进行推举、牵引和下肢训练,此循环需重复两次,在周末额外增加半小时的田间小径行走作为心肺锻炼,若连续六日未减重,体型变化将难以察觉。
网友热评:
“高脚杯深蹲真香,半月板不咔咔响,屁股还翘了。
系带真方便,搬动重物时手臂酸得拿不稳手机,健身房的资深人士还误以为我偷偷增加了重量。
“智能哑铃就是监工,组间刷剧直接震动催命,摸鱼失败+1。”
“27个动作太多?
先蹲推拉划四巨头,一周就上瘾,其他的慢慢解锁。